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话说科普

时间:2022-06-11 09:00:03  浏览次数:

前不久,一个张悟本把医疗保健领域忽悠得天翻地覆,他的伪科学理论迷惑了全国人民,他的书成为畅销书。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多人相信他的理论?为什么人们这么容易上当受骗?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是人们开始重视自身的健康了,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急需相关的科学知识来指导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而这些科学知识的普及远远不够。当人们得不到科学知识的普及,伪科学的东西就占领了市场。因此,大力提倡医学知识的普及,对于改善全民体质是非常重要的。关于科学知识的普及(简称“科普”),我想讲以下三点:科学家应该写科普作品;科普要讲科学性;科普要讲普及性。

科学家应该写科普作品这里讲的科学家是广义的,包括所有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为什么提出科学家应该写科普作品呢?是因为许多科学家对科普不以为然或者不屑一顾,认为科普是纯粹付出,认为科普水平低,认为科普浪费时间。当前的科学界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科学家要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文章,而且杂志的影响因子越高越好。这些文章对于找工作、提职称、申请基金、报奖均起重要作用,而科普文章不起作用。这是部分科学家不写科普文章的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许多科学家没有认识到科普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科学家有义务写科普作品。第一,“义务”。为什么说科学家有义务写科普作品呢?这是因为科学家做研究要有钱,这钱是哪里来的?是国家的各种基金。而基金又是哪里来的?来源于纳税人。科学家们的研究,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最终都为了造福人类,回馈社会,也就是回馈纳税人。相对来讲,这是比较长远的事。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科普工作,比如把你熟悉的涉及健康的科学问题写成科普文章,使读者即纳税人受益,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重要性”。前已述及,科学不去占领市场,伪科学就要去祸害老百姓,祸害纳税人。《家庭用药》是一本医学类科普杂志,其中有一个“读来编往”的栏目。从许多读者来信中可以看出科普的重要性,许多读者直接得益于《家庭用药》。

科普要讲科学性在有些报刊中,许多描述或结论往往是不科学的。在2006年,有一篇科普文章介绍一种电脑软件可以促进人脑活动,使人年轻10岁。但是文章的题目却写成:电脑软件为大脑“除皱”。这是不对的,如果把大脑的皱纹去除了,那么,人脑就变成猪脑了。脑子的沟回越深,其表面积越大,思维就越发达。因此,不能除皱。文章作者可能对大脑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不是很熟悉。量效关系是药理学的精髓,现在许多缺乏科学性的报道和说法往往忽略了量的概念。比如以前提到过的汽车尾气里含有的一种物质在很高浓度时可以促进细胞凋亡,对细胞有毒性。作为研究,到此为止,不能再推而广之。因为,实际生活中,我们永远无法使这种物质达到实验室使用的浓度。目前,许多媒体对所谓的有毒物质的宣传有些过头,不提量的概念,好像我们已经被有毒的东西包围。其实,某种物质超标与引起中毒之间的剂量距离很远,我们应该请有关专家做专门的介绍。《家庭用药》杂志不乏科学性强、有科学意义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文章,如本期邹大进的文章:“糖尿病前期”的早筛查、早干预,值得一读。他介绍了国际公认的有关糖尿病的新定义,提出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和简易的诊断方法。有利于我们认识糖尿病前期,把糖尿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科普要讲普及性所谓普及性首先要让读者看得懂。有些科学家有热情,但写出来的东西缺乏可读性,很深奥,专用术语太多,老百姓看不懂。因此,如何使用老百姓看得懂的语言来写科普文章,是非常重要的。记得《家庭用药》创刊前,我们要组织一批稿子,首先给药理学会的理事们写信,要求他们投稿。在收到的稿子中,有一部分是教科书《药理学》总论中的内容,整段的拷贝,没有可读性。所谓普及性还要让读者喜欢看。科普文章的书写在要求文笔流畅、逻辑性强之外,还要求具有趣味性。本期杨长青主任医师的文章《喝牛奶,学问大》描述了喝牛奶的最佳时间、饮用量等。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实用性强。我们提倡这类文章。

推荐访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