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实质与现实意义

时间:2022-06-10 12:49:02  浏览次数:

摘  要:西柏坡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的延续、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学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永葆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内涵实质;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1-0004-04

1947年5月,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转入战略进攻的前夜,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朱德等率领中央工委入驻西柏坡。1948年5月,党中央和毛泽东进驻西柏坡与中央工委会合。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和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了全国土地改革,指挥了三大战役,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筹备了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辟了道路[1]。在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之际,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在大好的革命形势下和革命胜利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军一定要继续努力、不懈奋斗,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不能够半途而废。提出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两个务必”[2]1438-1439

一、西柏坡精神的思想基础

西柏坡精神可以总结为:“两个敢于”、“两个善于”[2]1439,“两个务必”、“两个坚持”。西柏坡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传承和发展。

(一)西柏坡精神继承了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172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井冈山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为后人留下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3]。其主要精髓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曾经严酷的环境下井冈山军民抱定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定实现的信念,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的一次次“围剿”,从而扩大了红军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向全国人民宣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坚强革命信念的井冈山精神。

(二)西柏坡精神传承了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最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宣布长征胜利结束。在长征途中,共产党人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表现出亲密团结、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高尚品德,表现出对中国革命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争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4],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精神为西柏坡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西柏坡精神弘扬了延安精神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全民族的利益为重,提出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指挥了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开展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纠正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右倾机会主义思想,使全党受到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通过大生產运动,为我党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全党全军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形成了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的作风,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5]

这一切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政党,走向胜利的政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坚持长期的革命斗争,就没有解放战争的胜利;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就不会有西柏坡精神。

二、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内涵

西柏坡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攻坚克难、敢打必胜的彻底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进驻西柏坡期间,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是否开始全国反攻、战略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课题。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凭借优良武器装备和美国的支持,无论军事力量还是经济力量同人民解放军相比都占有明显优势。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对革命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后认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行的是正义的、进步的人民革命战争,是为着民族的解放和和平而战,而国民党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动独裁统治的私利,所进行的内战是反人民的非正义的战争;国民党的军队人心涣散,无心恋战,而人民军队敢于斗争、艰苦作战。尽管国民党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力量对比上的优势,表面上看来气势汹汹,骨子里却是十分虚弱的。中共中央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口号,坚定地指出:中国人民能够而且一定会战胜面前的敌人,胜利最终是属于我们的[2]1039。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不失时机地发动三大战役,组织了伟大战略决战。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永不退缩的精神,为了广大人民及全中国的前途命运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1375

(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创新精神

中国共产党进驻西柏坡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中国基本国情,科学判断全国革命的发展和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新形势,确定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战略思路[2]1437;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提出“两个善于”;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新的国家制度,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立国兴邦,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得到了不断创新 [6]。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

(三)严守纪律、发扬民主的无私奉献精神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早在延安时期,就开展了整风运动,使党的领导机关以及广大党员干部都受到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在政治上、思想上更加成熟,组织上更加巩固。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也进行了纪律整顿和民主建设工作。1947年10 月10 日,毛泽东、朱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明确提出“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7],在军队中,任何人不得破坏军规、军纪,否则将得到严重的惩罚[8]

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作风,一个革命的政党,要想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实行民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在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废除蒋介石统治的独裁制度,实行人民民主制度。”[2]1237在革命队伍内部,形成了集中统一、执行政策、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新风尚[9]。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一系列理论、政策和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严守纪律、发扬民主、团结统一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成为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的基石。

(四)居安思危、艰苦奋斗的不断进取精神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成为李自成?能否经受胜利与执政的考验?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执政条件下如何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如何防腐拒变,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历史性课题,告诫全党,必须预防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目的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居安思危,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0]。乐而忘忧,不思进取,就有失败的危险。一项事业如此,一个党、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亡则存矣”[11],“两个务必”蕴含着在巨大成功面前依然需要保持清醒头脑,需要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党的政治本色,是支持我们党和事业胜利的重要条件,胡锦涛同志于2002年12月5日在西柏坡考察时强调:艰苦奋斗精神不能丢,艰苦奋斗既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12]

三、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西柏坡精神坚定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求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全国解放和人民幸福,作为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和最崇高的价值追求,把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怕牺牲的革命献身精神,不断坚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坚持革命理想信念教育。我们党正是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克服了各种困难,不断走向胜利。

(二)西柏坡精神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識

坚持“两个务必”,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3]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民为本,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西柏坡精神是我党永久执政的精神武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是对西柏坡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根据中国基本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两个务必”,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4]。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党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的问题。

(四)西柏坡精神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动力源泉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最宝贵的财富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抵制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攻击的能力,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15]。对于党的建设可能面临的困难,要勇于斗争;可能面临的问题,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广大党员要居安思危,抵御风险,拒腐防变。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五)西柏坡精神是推进反腐倡廉的精神源泉

可以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就已经开启了新中国反腐败工作的新征程。西柏坡精神也成为共产党人反腐倡廉的标准,成为广大党员努力发扬的优良作风,成为全国人民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不但在当时党的建设与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敦促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埋头苦干、克己奉公,在今天依然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源泉。

结合当前国情,广大党员干部要想保持公平公正、谦虚谨慎、廉洁自律的品格,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当以西柏坡精神为基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的:“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16]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打牢思想根基,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坚持“两个务必”,不仅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而且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

四、结语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产物,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的延续、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是每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支柱,是全党薪火相传、永远不变的精神风貌和政治品质。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坚持“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永远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在西柏坡[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86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形成、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N/OL].(2015-04-09)[2018-05-10].http://news.12371.cn /2015/04/09/ARTI1428571085189303.shtml.

[4]習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10-21)[2018-05-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021/c1024-28798453.html.

[5] 黑龙江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J].奋斗,2017(21):60-62.

[6] 北京日报.党在西柏坡“立下的规矩”,对党的建设有何启示[N/OL]. (2013-09-30) [2018-05-10].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930/c40531-23084976.html.

[7]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M].晋察冀新华书店.1947:1-5.

[8] 河北日报.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的伟大贡献[N/OL].2011-05-25.[2018-05-10].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4734729.html.

[9]孙大为.试论西柏坡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创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02): 26-28+118.

[10]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9:262.

[1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3867.

[12]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N].人民日报,2003-01-03.

[13]陈俊宏.胡锦涛同志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EB/OL].(2012-12-28)[2018-05-10].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028/c350808-19413195.html.

[14]刘海涛.“三大规律”是共产党执政的科学依据[EB/OL].(2005-06-07)[2018-05-10].http://theory.  people.com.cn/GB/40551/3448932.html.

[15]王炳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J].中华魂,2012(5):9-10.

[16]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EB/OL].(2017-10-18)[2018-05-10].http://.cn/cppcc/2017-10/18/content_41752399.htm.

推荐访问:西柏坡 现实意义 实质 内涵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