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曲与杂剧选介

时间:2022-06-09 10:28:01  浏览次数:

一、曲与杂剧的产生和发展

十二三世纪,宋王朝南迁,在宋与辽、金对峙的形式下,北方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即散曲。到元代即定型,并发展成为杂剧。元曲,在文坛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唐诗、宋词并称,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曲是由词演化而来的,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就是单个的曲子,可以配乐演唱;套数,是由许多曲子连缀而成,曲子可多可少,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用“煞调”“尾声”结束。由多个曲子组成套数,再加上对白和表演,就成为杂剧。曲与杂剧的关系,如同今日的歌曲与歌剧的关系,从今日的昆剧中,可以看到曲与杂剧的痕迹。

曲在遣词组句方面,都较之词作更宽一些,它可以加衬字,并重视用俚语,因而更容易为群众接受和喜闻乐见。

二、散曲

散曲,也称为小令,是一个单个的曲子,按照一定的曲牌写成,如《天净沙》《山坡羊》《水仙子》《落梅风》《沉醉东风》,等等。可以配乐演唱。到后来,也渐渐成为文人创作的范式。仅举三首作些简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名作,作者把秋日傍晚的各种景物集中在一起,以表达出旅人的凄凉和悲伤的心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这首曲子写出了潼关形势的险要和秦汉之争(包括楚汉之争),结果是宫阙万间都化为焦土。不管封建王朝的兴或亡,带给人民的都是不堪兵乱之苦。

“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倚蓬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珠帘秀:《落梅花·答卢疏斋》)

珠帘秀是元代著名的杂剧演员。演员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这首曲子似是与有人赠答之作,但也反映出作者思想上的苦闷与无奈。

(以上选自《元散曲选注》第63页、108页、88页,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曲的影响,虽较之诗词稍逊,但由于它进一步通俗化,并且向杂剧发展。杂剧将诗词曲溶为一体,发展成为各种戏曲,在民间广为传播。

三、杂剧

杂剧,是原始的戏曲。从晚唐起即有杂剧之名,其后历代均有杂剧的创作,如宋杂剧、元杂剧、南杂剧、温州杂剧等等,而以“元杂剧”为通称。

杂剧,综合地运用了诗、词、曲的各种形式,并增加了对白和表演,成为剧作。这样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增强了群众乐趣。后来最能体现杂剧特点的是“昆曲”。由杂剧而演化为各种戏曲,广泛地传播于民间。

现以《西厢记》为例,作些说明。

《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的代表作,由王实甫所作(一说其中第五本为关汉卿所作)。剧中写了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其中除了写老夫人失信赖婚外,还突出写了红娘在撮合张生与莺莺相会、终成其事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后世的各种剧作中,“红娘”便成为剧作的主题,写出了一个侍女的聪明才智和善解人意。

《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每剧四折的体例,全剧共分五本二十一折。现举其中的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的第二、三折的一些内容,作些简析。

第二折“拷红”一段,写出了红娘在被拷问之下,不但陈述了莺莺与张生相会的经过,而且批评了老夫人失信的过错,并玉成其事的建议。比如她详细地陈述了他们是“一双心意两相投”,她规劝老夫人“得好休,便好休,这其间何必苦追求?”“常言道女大不中留。既米已成粥,不如成其大事,一切都遮盖。”这样的理直气壮、分析入微的对话,描述出一个聪敏的红娘的坦诚、智慧和正直。

第三折是写张生赴京应考,莺莺在十里长亭送别的故事

当时的此情此景是:《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把当时的时间背景和离人心情写得何等的凄凉和眷恋!这些描述常为后世送别情人所沿用。其文辞极为优美,可称为曲中的杰作。由此联想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看《西厢记》的故事,是既恋其情,又爱其词。

另外,还应提到另一篇杂剧《窦娥冤》:《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是由元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剧本。写了一个寡妇窦娥受流氓张驴儿的迫害,被诬告是杀人。由官府错判为死刑。临刑前指天为誓:死后必皿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刍己冤。所以也称为《六月雪》。后由窦父天章为官,重审此案,予以昭雪。此剧塑造一位善良正直,在黑暗势力的压迫下敢于反抗的妇女形象,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和官场的黑暗。明传奇《金锁记》据此改编,改为窦娥临刑得救。以喜剧结尾,不如悲剧的感人深和警世长。

责任编辑 洪 明

推荐访问: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