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脑占位误诊为颈性眩晕1例

时间:2022-06-08 10:14:02  浏览次数:

病例

患者男,60岁。因头晕10天入院。于.10天前长时间低头工作后自觉头晕、阵发性加重,伴有恶心、非喷射性呕吐、视物旋转及自身旋转感,无头痛及耳呜。既往有颈椎病史。查体:T:36.5℃P:80次/分R:19次/分BP:130/70mmHg。神清语利,体质消瘦,仰卧位,但头偏向左侧。心肺听诊正常,肝脾均未触及。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腹软无压痛,双瞳等大,D=2mm,光反应灵敏;视乳头边界清,色正常,生理凹陷存在,动静脉之比为1:2;眼球向各方向活动灵活充分。听力正常,伸舌充分居中,咽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上肢、双膝生理反射对称适中,颈抵抗(一),双侧Babinski’s征(一),双Chaddock(一),Kerniger’s征(一)。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稳、准。轮替试验正常,转动头部时诱发细小快速水平眼震、同时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多汗。恶心呕吐。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生化全套、血沉、ECG正常。颈椎正侧、张口位(211417、20090122):颈椎生理曲度稍变直,椎轴向右侧弯,C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改变,C钩椎变尖;右侧环齿关节间隙叫左侧增宽。予颈椎牵引、推拿治疗1周,症状时轻时重。准备以颈性眩晕给以系统治疗。为了排除颅内占位病变,予行颅脑MRI(002414)扫描发现:右小脑半球一大小为4.1cmx3.4cmx2.7cm的占位(后病理检查为:血管母细胞瘤)。

讨论

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椎病引起的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症候群。常以眩晕为主,伴有恶心,呕吐,头颈痛,耳鸣,视觉障碍,出汗,心悸,肩背痛,面颊潮红及上肢麻木等表现。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了,病因可能包括两个方面:①椎动脉的直接受压;②椎动脉丛受刺激而引起动脉管壁的痉挛。后者正越来越受到强调,并为近来的研究所证实。因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能与年龄大、脑萎缩、颅脑腔隙增大、对病变的占位效应有缓冲作用,加之老年人感觉纤维变性传导速度减慢、痛阈升高,故头痛相对较轻或无头痛。如果医生对小脑疾病认识不足,对病情分析不全面,体格检查不细致,又忽视必要的辅助检查和相关科室的会诊,极为容易误诊。

经验教训:

为防止误诊,本人认为:①对本病应有足够认识,询问病史和作体格检查应全面细致,不要忽视了神经系统检查,尤其是小脑征和脑膜刺激征。②不要忽视了必要的辅助检查,如x线、CT、MRI等检查。③对病情要作全面分析,注意鉴别诊断,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如放射科、五官科、神经专科等。②小脑病变早期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故早期诊断仍有一定困难,这时应注意对早期症状及体征加以识别。如有下列情况,在排除其它疾病后,应考虑小脑疾病:①无明显耳蜗症状,如耳鸣、耳饱胀感(如耳朵进水的感觉)、听力下降或耳聋,但有脑神经功能损害,如视朦、凝视障碍、构音障碍等,或眩晕程度与耳蜗症状分离现象,或自觉眩晕颇重而眼震不明显;②急性发作眩晕,伴有血压升高,即使无小脑征,也应考虑小脑血管性疾病;③眩晕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者,应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其病变大多在颅后窝或邻近脑干背侧部,一般为良性肿瘤或结核症,眩晕发作与病变刺激或压迫前庭神经核及联络结构有关;④因头位、体位改变或活动时有明显加重者;⑤共济失调检查(如手指鼻试验、轮动作及Romberg"s征)阳性,或出现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症。

推荐访问:占位 小脑 误诊 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