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步伐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时间:2022-06-04 14:49:01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对“三农”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要围绕这一主线稳定粮食生产、推进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推进农村改革,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是科学配置生产要素、增加农民实际收入的重要举措,是应对发展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破解发展新难题的客观需要。尤其在当前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面临巨大挑战新的历史形势下,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对于我们齐齐哈尔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调好调顺调优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争当全省现代农业排头兵。一是优化产品结构。在种植业上,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因地制宜、农民自愿的原则,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优化粮食结构,保障粮食安全。齐齐哈尔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粮食年产能稳定在250亿斤以上,分别占全省、全国的20%和2%以上,是全省乃至国家可靠的“大粮仓”,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几年的形势,要引导农民压缩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水稻和大豆面积,全市年力争调减籽粒玉米300万亩。大豆重点发展高蛋白、豆浆豆、芽豆等食用品种,并促进粮豆合理轮作,计划增加大豆100万亩。水稻要以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区为重点实施“旱改水”,增加50万亩。对接南方市场,发展蔬菜瓜果生产。针对南方蔬菜供应淡季,加快“北菜南销”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个核心、三大基地、五条种植带”。一个核心:发挥梅里斯区区域优势和生产优势,打造成全市蔬菜生产核心区。三大基地:扩大富裕、依安、克山蔬菜种植规模,建成“北菜南销”重要生产基地。五条种植带:沿碾北公路建设鲜食玉米、紫花油豆角、菜用马铃薯种植带;沿齐甘公路建设洋葱、西甜瓜、秋菜种植带;沿齐富公路建设草莓、黄瓜、番茄种植带;沿哈黑公路建设紫皮大蒜、提子种植带;沿齐泰公路建设沙果、李子、葡萄种植带。全市蔬菜面积达到110万亩。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经济。重点发展甘草、防风、板蓝根等中草药20万亩。扩大食用菌種植规模,发展以平菇、香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9000万袋,满足市场供应。在畜牧业生产上,以“两牛一猪”为重点,全面推进65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在渔业生产上,大力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全市利用养鱼水面109万亩,名优特水产品养殖达到42万亩。二是优化经营结构。创新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积极发展联合社和种(养)加销一体化合作社,引导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全市新增联合社20个、一体化合作社30个。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发展多元化、多形式、多种投资主体的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农田排灌、统防统治、仓储、物流、营销等各项服务。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平台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00万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600万亩以上。三是优化区域结构。突出区域资源禀赋和传统生产优势,西南部县区要以发展水稻、杂粮为主,市郊区及城镇周边以发展蔬菜为主,东部、北部县以发展马铃薯和非转基因大豆为主;依托飞鹤、光明乳业,抓好万头奶牛场、奶牛养殖合作社、家庭牧场建设,大力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依托龙江元盛、讷河恒阳,大力发展高档肉牛养殖业。依托甘南嘉一香食品,大力发展绿色特色生猪养殖业。以泰来县为重点,发展奶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发展羊奶加工业,抢占高端羊奶制品市场。四是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和统筹思维抓农业产业,围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度,聚集龙头企业、生产要素、项目资金,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作用。在提升价值链方面,采取“互联网+农业”,加大“鹤城”区域品牌宣传,加强物联网监控和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展优质农产品众筹,扩大高端产品网上销售,拓展增值空间。计划培育特色农产品电商10家,带动基层乡村电商300家,扩大网上销售比例。在拓宽增收链方面,结合“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一批集种、养、加、销、农事体验和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项目,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产品;依托森林、湿地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吸引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

二、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积极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点

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绿色发展就是认可自然的价值。我市在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我市有一江九河,全国唯一两条没被污染的河流之一嫩江在我市穿境而过,江水没有污染;地下水资源不仅非常丰富,而且也较少有污染。我市幅员辽阔,耕地面积较大,黑土和草甸钙土占90%以上,是我国少有的黑壤土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三个土质较好的地区之一,适宜农作物生长。我市地处松嫩平原西北部,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夏热多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是发展绿色食品的比较理想的地区。二是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由国家农业部和黑龙江省政府主办、我市成功举办了16届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在产业結构调整、开拓农产品市场、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创造新的优势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摸索了一些可行性的工作思路,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涌现了一些优秀典型,并荣获了中国绿色食品之都的荣誉称号。这些为我们今后发展绿色食品、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三是具有一定的销售市场。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我市绿色食品在市内外、省内外,甚至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市场。四是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我市农村资源相对开发比较晚,发展绿色食品潜力比较大;我市草原面积大、广大农民又有多年的养畜习惯,尤其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中动物产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对畜牧业发展形成了很强的拉动力。五是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都希望吃上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我市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因地制宜、农民自愿的原则,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重点向绿色有机食品上调整。严格按照绿色有机食品建设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实施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种养,提升基地水平,打造优势品牌,加速推进“互联网+”的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新模式,把产品集群推向高端市场。同时,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开展全过程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提高竞争力,靠绿色抢占国内外市场。着力推进农业“三减”。采取精准施肥、配方施肥、增施有机生物菌肥和更新植保药械、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使全市化肥、农药、除草剂分别减少5%、10%和10%。2017年全市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左右(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126万亩),绿色有机食品标志达到440个(有机标志80个),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三、全面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理顺农村社会生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就告诉我们,推进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必须在始终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和动力。一是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按照全省及我市土地确权“攻坚年”的总体要求和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今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率达到95%以上。二是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农民土地经营权,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有效分离。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变为现代农业发展资本。三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每个县(市)区选择一个村开展试点。四是推进水利体制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用水水权初始分配、节约水源,实行阶梯水价、定额管理。深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行政审批事项清单、行政权力清单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全面推行市、县、乡三级“河长制”,建立健全机构,落实责任。五是推进粮食购销改革。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需求,积极引导推动地方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向“储销”转型发展,通过参加贸易洽谈会、“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营销方式,加快修复和拓宽粮食流通渠道。

四、推进农民创业创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我们要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有效收入。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利用媒体、网络和微信等移动互联社交平台,强化政策引导,大力宣传农民创业创新典型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机制,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创新氛围。全市总结培育各类农民创业创新典型100个。二是强化农民创业培训。把农民创业的主体放在农村能人、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带头人等重点群体上,依托国家、省农民培训项目,对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民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企业开展培训,培育壮大创业创新主体。全市培训创业型农民1.5万人。三是拓展农民创业空间。引导农民重点在“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绿色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创办各类企业、领办经济合作组织或从事个体经济,鼓励农民进入众创空间,增加创业机会,持续扩大创业规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植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实现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创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全市参与创业农民达到18万人,带动就业27万人。

五、推进农业基础建设,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农业支撑能力的战略措施,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我们要结合实际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化建设。以旱田节水灌溉和水田灌区改造为主要内容,以江西灌区为重点,提前做好项目县方案编制。谋划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项目,结合国家精准扶贫的要求,修编“十三五”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县级方案。做好我市万亩以上灌区节水改造、花园水库及下游灌区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坚持因害设防、旱涝兼治,防汛抗旱兩手抓,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二是加强农机化建设。加大现代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力度,提升基础设施、财务管理,盘活现有农机装备,发挥农机合作社的最大效能,新增市级规范社15个。支持水稻、马铃薯、北药等结构调整合作社建设。完善农机管理信息平台,抓好全市农机管理调度指挥中心建设。三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設。抓好造林绿化工作,重点实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美丽乡村”绿化、农防林优化更新、水土流失治理和“宜林两荒”绿化五项工程建设,完成造林面积7.5万亩。四是提高科技保障水平。我们要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加强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建设。积极引进、推广农作物优质新品种,扩大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毯式育苗,扩大玉米、大豆、马铃薯、蔬菜高产栽培模式应用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推广重点农业新技术10大类,面积达到7000万亩以上。加强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试验示范,组织开展田间博览,加快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绿色有机生产、特色种养业、农业“三减”、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方面,有效开展科技培训,培训农民45万人次以上。抓住国家和省对农民培训加大资金投入的契机,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现代青年农(林)场主、生产经营性合作社理事长培训,以及扶贫攻坚带头人、村级技术员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经营能力。F

(作者系齐齐哈尔市农业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

推荐访问:农业 供给 经济持续 步伐 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