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逝者(一)

时间:2022-06-02 09:42:01  浏览次数:

黄苗子

(1913-2012)

画家

如果不是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告密事件”,黄苗子在百岁高龄寿尽而逝绝对可算善终,可惜人们常常只记得近事,懒得好好打量这个经历丰富、诗画文皆可观的老头。黄苗子是否出卖过朋友聂绀弩?有人旁敲侧击地问过他,黄苗子的回答是,“文革里写过揭发材料,文革前一个字也没写过。”高压时代,他也被其他文人监视和告密,也被“文革”打倒。而聂绀弩也并未怨恨黄苗子,直到晚年他仍把黄苗子视为知己。1月8日去世。

安哲罗普洛斯

(1936-2012)

导演

这位“希腊电影之父”于1965年开始拍摄剧情片,一生钟爱“三部曲”。例如1970年代的“希腊近代史三部曲”:《1936年的岁月》《流浪艺人》《猎人》;1980年代的“沉默三部曲”:《塞瑟岛之旅》《养蜂人》《雾中风景》;以及1990年代的“巴尔干三部曲”《鹳鸟踟蹰》《尤利西斯生命之旅》《永恒和一日》。他的作品多次獲得柏林、戛纳、威尼斯、芝加哥、欧洲影展等国际影展大奖。1月25日因车祸去世。

辛波丝卡

(1923-2012)

诗人

辛渡丝卡乐于调侃自己的工作,她这样形容诗人写作的状态:“某个人端坐桌前或躺靠沙发上,静止不动地盯着墙壁或天花板看;这个人偶尔提笔写个7行,却又在15分钟之后删掉其中一行;然后,另一个小时过去了,什么事也没发生。”这位典型的“苦吟派”,89岁的一生总共写了不到400首诗,但她就凭这些精粹的作品,拿到了199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2月1日去世。

周汝昌(1918-2012),学者

说到红学家,周汝昌很有可能是人们头脑中冒出来的第一个名字。事实上直到30岁,他才对《红楼梦》真正感兴趣。那年他发表的一篇文章得到胡适赏识,并被胡适认作红学方面最后起也最有成就的徒弟。因为与胡适的关系,他受过批判,但对《红楼梦》的研究,却又使他获得毛泽东的赏识,得以在“文革”中全身而退。他的两部相隔半个世纪的作品《红楼梦新证》《石头记会真》,是红学研究的两大高峰。5月31日去世。

惠特尼·休斯顿(1963-2012),歌手

惠特尼是传奇,也是悲剧。她一生拿过415个奖,卖出超过一亿八千万张唱片,《I will always love you》的全球销量达到1200万,至今仍是流行女歌手最畅销单曲。连目中无人的Lady Gaga也承认惠特尼是她多年来的偶像。但她犯了个错误,嫁了个坏小子,随后又犯了第二个错误,染上毒瘾。毒品毁了她的容颜也毁了她的声线。2006年她开始戒毒,第二年跟丈夫离婚,想重整旗鼓,却已经无法挽回颓势。2月11日,第54届格莱美颁奖典礼前4个小时,她心脏病发,在浴缸中溺水而亡。

朱维铮

(1936-2012)

学者

作为学者,朱维铮师承陈守实、周予同等前辈,广泛涉猎中国经学史、思想文化史、学术史、史学史、近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等多个领域,治学严谨、功力深湛,被公认为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有《走出中世纪》等代表作。作为教师,他在复旦大学任教52年,从未脱离教学第一线,不拘一格提携后进。2011年底,他身患晚期肺癌,还在接受放疗后,一丝不苟讲完了人生的最后两节课。3月10日去世。

钱胡美琦

(1929-2012)

学者

胡美琦1949年随家人迁居香港,曾在国学大师钱穆创办的新亚书院读了一年书。1956年,27岁的她与61岁的钱穆结婚,成为“钱胡美琦”,此后三十多年二人相濡以沫,携手致力学术和教育。1967年两人迁居台北,为照顾丈夫,她辞去教职。钱穆晚年双目失明,文稿都是由她誊正再改定。钱穆去世后,她全心投入钱穆全集及丛书的整理出版。为完成丈夫的遗愿,她还不辞辛劳奔走两岸三地,推动国学教育。3月26日去世。

何炳棣

(1917-2012)

学者

1945年,何炳棣赴美攻读西洋史,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逐渐转入中国史研究。代表作《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明清社会史论》,致力于探索明、清两朝中国人口问题、社会组成结构及阶层流动的历史。《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东方的摇篮》则详细论述了中国文化的特征,对中国文明的起源提出全新的看法。此外,他还曾对中国古今土地数字问题详加考证剖析,著有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6月7日去世。

卡洛斯·富恩特斯

(1928-2012)

作家

富恩特斯在中国的知名度,接近于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和略萨,但很少有真正的知音。这多半与他的多变有关。这位以魔幻现实主义起家的墨西哥作家对形式的探索不断蜕变,很少有人跟得上他的节奏。他的作品中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一方面坚守墨西哥本土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根源,一方面又深入地挖掘和揭露墨西哥的现状和阴暗面。代表作《最明净的地区》《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等已有中文版。5月15日病逝。

谷超豪(1926-2012),数学家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谷超豪,“纯粹”大概是最合适的。他平生没别的爱好,除了数学还是数学。和师妹胡和生结婚时,两人约定不在家务上耗费时间,他们住12平米的房子,却请了个钟点工。这位钟点工在谷家一做就是45年。据说夫妇俩的学术竞争很“激烈”,谷超豪一定要做好研究,“夫人才能更‘重视’我”,最后他们“竞争”成了院士伉俪。6月24日,谷超豪因病去世。

陈强(1918-2012),演员

陈强首先是演革命正剧里的大反派——《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这类形象成名的。据说,当年《白毛女》以歌剧形式在基层演出时,曾有激动的战士难抑对地主黄世仁的仇恨,举枪瞄准台上的陈强,打算毙了他。晚年他又成了喜剧影视里的开心果,和手把手教出来的儿子陈佩斯搭档,为观众留下了《父与子》《二子开店》《傻冒经理》《父子老爷车》等一系列喜剧。6月26日去世。

黄宗洛

(1926-2012)

演员

如果说陈强和陈佩斯开的是父子店,黄宗洛和哥哥黄宗江、姐姐黄宗英入的就是兄妹党,三人都是著名演员,被誉为艺术圈的黄氏三杰。自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伊始,黄宗洛就成为该院演员,在话剧舞台上度过了40个春秋。他素称以《茶馆》里的松二爷、《智取威虎山》里的小土匪、《三块钱国币》里的伪警察这“三小”起家,演活了无数小人物,有“龙套大师”的美誉。6月30日因肺炎去世。

潘家铮

(1927-2012)

工程专家

比谷超豪小一岁的两院院士潘家铮是著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曾担任长江三峡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参与设计和指导过新安江、三峡等许多重大水利工程。工作之余,他还热心于文学和科幻创作,是中国唯一一位院士科幻作家,曾出版4册、约七十万字的《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7月13日病逝。

王永年

(1927-2012)

翻譯家

王永年是传统职业翻译人的典范,精通英、俄、西、意等多种外语,曾担任新华社西班牙语译审,翻译的新闻稿超过五百万字。但他更热衷的是翻译外国文学,比如耗费大量心血翻译了阿根延作家博尔赫斯的大部分小说和作品。此外,他还翻译过卜伽丘、加西亚·马尔克斯、聂鲁达、斯坦贝克、库切、凯鲁亚克等诸多作家的作品,其中光欧·亨利的全集就有180万字,堪称译作等身。7月21日去世。

南怀瑾

(1918-2012)

杂家

南怀瑾很可能是本年辞世者中最富有争议的一位。他的诸多著作畅销大陆,门生弟子奉他为打通儒释道的大师,却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不通学术的门外汉、与官商过多勾结的江湖客。他对经典的解读遭过度阐释的质疑。也许用“杂家”定义他反而更确切。晚年他开设太湖学堂,致力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功过是非,且留待后人评说。9月29日去世。

黄裳(1919-2012),作家

黄裳一生经历丰富。当过军中翻译官,会开坦克;也当过记者,采访过狱中周作人。但他最重要的身份是两个:一是散文大家,尽管解放后遭批判,文章近二十年不见于内地报刊,直到《读书》杂志面世他才重出江湖。二是藏书大家。每得一书,必作题跋,文字精粹非凡。可惜“文革”中其藏书被洗劫一空。女儿容洁回忆:“他是一个非常辛勤的写者。他一直对我说,做文字工作的人,是吃良心饭的。”9月5日去世。

胡绩伟(1916-2012),报人

胡绩伟曾先后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总编、社长。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带领《人民日报》做出许多推动改革的报道。据说当时有些地方的农民把《人民日报》揣在怀里与反对包产到户的地方官员辩论。1983年他辞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职务,转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9月16日逝世。

伍绍祖(1939-2012),官员

伍绍祖的命运跌宕起伏。在清华大学他学的是核物理,后来当过政治辅导员,又以全国学联主席身份进入团中央。“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后来先被推荐给王震做秘书,再转到张爱萍主管的国防科工委工作。去国家体委时他已经是科工委政委、少将军衔,此前对体育是外行。在他十多年的任期内,中国启动了“申奥计划”并获得成功,中国的奥运金牌量也不断增长,至于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不提也罢。接受本刊采访时,他用“悲壮”而不是“光辉”定义自己的人生历程。9月18日去世。

西哈努克

(1922-2012)

政治家

诺罗敦·西哈努克的一生,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某种意义上,他此生做的所有事都跟柬埔寨的独立及其个人身份有关。从1941年继承王位开始,他当过国王、首相、国家元首、各种名目的主席、太皇;他曾让位给父亲,也曾让位给儿子;他曾使柬埔寨获得独立,也曾因政变而流亡中国。他一度宣布隐退;而后又重新出山,甚至重新被推为国王。但身份再多变,中国人熟知的还是那个永恒的定语: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0月15日在北京去世。

陈祖德

(1944-2012)

棋手

当人们习惯了围棋界中日韩三国鼎立,甚至中韩领先日本的格局,陈祖德的去世唤醒了历史的记忆。半个世纪前,是他第一次打破了日本九段不可战胜的神话。但他对中国围棋的贡献不止于此。20年前,这位曾拿过3次全国冠军的国手,成为中国棋院的第一任院长。在任期间,他首创中国围棋等级分制度,建立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体系,创办中国大陆首个世界围棋大赛,对推动中国围棋发展居功至伟。11月1日因胰腺癌病逝。

韩素音

(1917-2012)

作家

“韩素音”是英籍华裔女作家、医生伊丽莎白·柯默的笔名。她祖籍广东,生于河南。据说这名字是“汉属英”的音译,意为这位汉人已入籍英国。她一生出版约四十部著作。主要作品取材于20世纪中国的生活和历史,多以小说和传记为体裁。1980年代以来,她的一些作品陆续被介绍到中国,包括一系列自传和《周恩来与他的世纪》《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传记。她的作品《瑰宝》曾被改编成电影,获得3项奥斯卡奖。11月2日去世。

雅克·巴赞

(1907-2012)

学者

作为20世纪涉猎最广的学者之一、文化史学界泰斗,巴赞92岁才出版最负盛名的著作《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这部西方文化的百科全书厚达878页,提出一系列与定论相左的说法。对西方文明,巴赞下了“衰落”的判决:“只是减弱,它并不意味着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丧失了精力、才能或道德观念。正相反,现在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时代,它失去的是可能性。现在的主要历史力量是厌倦和疲乏……”10月25日去世。

推荐访问: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