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俄罗斯战斗机的现代化改进

时间:2022-06-01 09:00:02  浏览次数:

过去20年来,战斗机的现代化改进已成为世界战斗机发展的主旋律,而俄罗斯更是乐此不疲。俄此举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俄急需提高战机的战斗力以应对新的威胁和满足作战需要,在政府不能出资研制新一代战机的情况下,要想保住其大国的地位,俄空军惟一的出路就是大规模改装现有主要战机;另一方面俄飞机制造业也想通过研制先进的战机来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因此最后只能实施改进或改型等一系列现代化计划。然而,由于俄经济状况的不景气,许多计划只停留在原型机或设想阶段上。改进改型计划还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为外国客户研制的战机都比俄空军的改进型更先进、性能更强。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有3种现代化的改型机首飞:1985年的米格— 31M,1986年的米格-29M和1988年的苏-27M。由于前苏联的解体,这3种飞机既未投产也未装备部队。90年代中期,俄空军实施了改装上述飞机的计划,首先是米格-29,然后是米格— 31,最后是苏-27。专家认为,后者最先进、最具战斗力并能满足各种作战需求。

米格-29的变型与改进

变型米格-29从1983年服役后实施的首次现代化计划被称作“9.13项目”,于1984年5月5日首飞,1986年开始生产。该机座舱后的机身中央凸起部分内装有GARDENYIA主动干扰机,燃油量增加约240升。虽有这些改进,但它仍存在航程短的缺陷,苏飞行员将米格— 29戏称为“世界上最佳机场信标”。

后来的几种变型仍处于原型机阶段,其中包括采用空地武器激光电视制导装置吊舱和两个外挂点的——种变型, 1987年试飞的采用新型N-010雷达的一种变型,以及于1986年8月1日首飞的米格-28E。

1981~1985年,苏联曾尝试研制更现代化的米格-29的改型机,被称作米格-29M。它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采用电传操纵系统,新型N- 010雷达、新武器吊舱、新的仪表座舱、重新设计的进气口、功率更大的RD— 43发动机,广泛使用铝—锂合金和复合材料等。米格-29M虽然保留了米格— 29的外形和尺寸,但实际上它是一款全新的飞机,仅有10%的零部件与老式飞机相同,可互换。该机于1986年4月26日首飞,试飞持续到1992年,后来因俄空军缺乏兴趣而中止。

将米格-29用作舰载机的尝试也以失败而告终。米格-29M之后的两年,开始进行米格-29K的设计工作。米格— 29K也采用折叠式机翼、加强型起落架和拦阻钩。有趣的是,它与陆基型米格-29M的共性,比人们对F-35A和F- 35C联合攻击机期望达到的共性还要多,可是俄海军青睐苏-27K,米格— 29K仅制造两架原型机。不过该方案可能在印度起死回生。

米格-29Sh是专用对地的攻击型,它安装了1000公斤重的装甲,最大外挂武器重15000公斤,起飞重量25.5吨,不过现在还停留在纸上。

改进米格-29已被生产了1500多架,并出口到20多个国家。有意思的是,俄米格-29的首次改进计划实际上是由西方间谍活动促成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米格-29的目标瞄准与导航系统机密数据被美国窃取,这促使前苏联对电子设备和计算法等方面进行改进。1987年米格-29S计划启动。它采用了为米格-29M设计和试验的一些方法,最大的改进是采用新型主动雷达寻的的R— 77空空导弹,改进型N-019M雷达能引导导弹同时攻击两个空中目标。1989~1991年两架改进型飞机进行试验,但直到1994年向作战部队交付16架米格尸 29S,并在再制造35架时,它才正式服役。

1993年,米格设计局决定用米格— 29S的变型机米格-29SE来吸引外国客户,可是只有马来西亚于1994年订购了 18架。马空军要求对该型机的设备进行升级和更换,将其重新命名为米格— 29N。该机采用新的C-101M计算机、敌我识别装置、AN/APN-118塔康系统、 TNL-2000全球定位系统等,最大的变化是在机身左侧安装插销式空中加油探头。该装置仅重105公斤,能使飞机每分钟获取408公斤燃油。1998年,马空军的所有单座型机安装N-019ME雷达和 K-77空空导弹发射装置。1995年,米格-29S加装Kh-29T导弹和KAB—500KR.炸弹等空地制导武器,于是诞生了米格-29SM。1997年,米格MAPO公司提议大规模改进俄空军的米格-29。这种以米格-29SM为基础改进的新机被称作米格-29SMT。它有其前辈的所有特性和为米格-29N设计的空中加油探头以及来自米格-29M的许多其他改进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改进包括:在翼根部位增加油箱来代替上进气口,在机背部加装一个保形油箱,每个机翼下增加一个挂点,采用带两个大型多功能液晶显示器的玻璃座舱以及改进的N-019雷达。该雷达不久将更换成新型“甲虫”雷达。

1998午4月22日,首架米格— 29SMT仅携带一个500升的副油箱首飞。该机背部有容纳1800升燃油的足够空间,它最终携带的燃油将比米格-29多40%。然而,这项改进对俄空军来说太昂贵,因此头两架批量生产前的飞机于1998年末改装时保留了带有上进气道的旧机翼、6个武器挂点、原起落架和细长的机身,未采用新型航空电子设备、双杆操纵系统、玻璃座舱、改进型雷达、新武备和保形油箱。改进后的飞机被称作米格-29SMT-2,于2000年春季亮相。2003年年中完成的4架原型机是也门选择的结构,该机装备了“甲虫”—M雷达和法国的“萨格姆”导航设备。

上世纪90年代末,俄将米格-29UB双座教练机改装成作战型米格— 29UBT,从而揭开了又一轮改进的序幕。基准型米格-29UB没有雷达,仅携带近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首架米格— 29UBT原型机于1998年8月24日首飞,第二架于1999年5月26日首飞。它们采用新型航空电子设备、新型仪表座舱和机背保形油箱,最重要的改进是在机头安装“黄蜂”多功能相控阵雷达。“黄蜂”雷达尺寸虽小,但性能优于N-019,包括多目标攻击能力和各种工作模式等。米格-29UBT单座型能携带各种武器,包括两枚Kh-59空地导弹一类的重型武器。俄空军可能是因为该型机价格高,雷达战备水平低而没有订购。

俄空军对米格战机改进计划的冷淡态度使米格设计局把目光投向了外国客户,客户提出的要求都全力满足。首次尝试是前面提到的马来西亚购买的米格-29N,随后是为印度研制的米格-29海军型。当时印、俄正在谈判购买“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并将原先的垂直起降改为常规起降方式,但其机库狭窄,为了停放更多的飞机,需要将机翼折叠到翼根。座舱布局和航空电子设备与SMT机上试验的相似,因此大致符合印度改进米格-29的建议。

拟议中的米格-29KUB舰载双座型与苏-27UB的布局非常相似,机头安装全尺寸雷达,后座椅位置很高,折叠机翼和垂尼与米格-29的海军型相同,起飞重量稍有增加,燃油量有所减少。

2003年,俄对米格-29N也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包括采用玻璃座舱,厂家建议采用的“甲虫”-M雷达和米格— 29SMT的零部件。

2001年初,俄罗斯米格飞机(RSK)公司决定不再将老式米格-29作为改进计划的基础,而提出用米格-29M来代替,并打算将4架新的变型机作为陆基单、双座和舰载型,被分别称为米格— 29M1、M2、K和KUB,它们彼此有80%” 90%的相同,包括折叠机翼、4个挂点和“甲虫”-M雷达。RSK公司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M2,以便在马来西亚第二次投标时与苏-30MKM和F/A—18F竞争。该机实际上采用的是新型双座座舱的米格-29M。为了加快研制步伐,M2原型机采用最后批量生产前的米格— 29M机体,并于2001年9月16日首飞。一年后两架现存的米格-29K中的一架被重新整修后作为“新K”演示机,其襟翼增大15%,以使着陆速度低于24公里/寸。M1原型机仅进行了一些微小改动,如采用改进型航空电子设备和仪表座舱、寿命为2000小时的RD-33系列3M发动机等,2001年在翼梢加装空空导弹发射导轨,但还未进行试验。

为了吸引新客户,RSK公司用推力矢量喷管进一步打造米格-29,称之为米格-290VT。带有KLIVT轴对称喷管的RD-33发动机于20世纪90年代末研制,可安装于米格-29的4种新的变型机上,直到2003中期才试飞。遗憾的是,公司所做的种种努力未能赢得外国客户的信任,尤其是最新的建议无人相信,因为没有现存的米格-29M生产线,而且该机与其他老式飞机之间的零部件互换率极低,结果使公司哭笑不得:最新型的米格-29M无人间津,而90年代初生产后被封存在厂内的老式飞机却门庭若市。新买主有孟加拉国、阿尔及利亚、也门和苏丹等国,使米格-29的客户增至28家,可是无人订购米格-29M。

毫无疑问,米格-29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比F—16年轻,用户也多于后者,至少到21世纪20年代末可作为有效的武器系统使用,但其未来充满变数。对国外用户而言,其命运主要取决于 RSK公司提供零部件的能力和与外国公司合作为客户提供有吸引力的改型机的能力;对国内装备而言,其出路主要取决于能否完成多用途SMT机的试验,因为俄空军仍需替换米格-27和苏-27等老式单发攻击机,希望RSK公司建造出布局更合理的米格-29改型机。然而,这个想法因苏-27的呼声更高而被无限期地推迟了。

苏-27的变型与改进

变型首架苏-27UB双座专用作战型被称作T-10PU或苏-27PU,1988年夏季首飞。该型机上,副驾驶员负责作战管理,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帮助飞行员发射远程导弹和指挥/协调单座截击机编队。苏-27PU于1991年开始生产,但因经济不景气,只有少量飞机交付给了防空部队试验中心。更先进的苏-27M(T-10M)于1988年6月28日首飞,共生产了12架原型机,1992年开始批量生产,但生产数量并不多,其中5架重新喷涂后于2003年赠与俄空军“勇士”飞行表演队。

苏-27PU原计划是作为苏-30提供给印度的,并在1996年11月30日签订协议之前作了进一步改进,改进后称为苏-30MKI。它有许多苏-27M的特点:能跟踪15个空中目标,同时引导导弹攻击其中4个目标装有N-011M“雪豹” (BARS)雷达,UOMZOLS-301光电跟踪仪带大型液晶显示器的仪表座舱,空中加油探头,鸭式前翼和AL-31FP推力矢量发动机。印空军计划订购50架, 1997年7月接收了首批8架。首架MK-1 (T-10PMK-1)于1997年7月1日首飞,航空电子设备仍是俄原装货,而合同规定交付给印度的飞机应安装俄、印、法联合研制的液晶显示器、TOTEM卫星导航系统和以色列的雷达告警接收机和电子干扰设备。第二批苏-30MK于 2000年底开始交货,然而只有2003年10月交付的战机增强了地面攻击能力,最后的10架于2004年中期交付。那些早期战机的改进计划预计在2004~2007年实施,2004~2017年,在印度斯坦公司根据许可证生产另外140架苏-30MKI。

印尼订购的是苏-30KI。该机没有鸭式翼和推力矢量喷管,因此价格低于苏-30MKI。1998年底试飞的原型机实际上是单座型,有空中加油探头并增强了空地攻击能力。1998年印尼由于经济危机而取消订单,后来于2003年4月24日又恢复该订单,目前仅收到4架,其中包括两架苏-30MK双座型。马来西亚于2003年8月5日订购了18架苏— 30MKM双座型,其结构与印度的MKI非常相似,只是航空电子设备不同。

苏霍伊试验厂制造的苏-27KUB舰载战斗教练机于1999年4月29日首飞。该机采用新型大机翼,翼展增加1米多,气动外形有了改进,扩大后的机翼和密封襟翼以及翼缝使飞机的航程增大了约13%。对航空电子设备也进行了改进,座舱内配有液晶显示器,雷达可能采用带槽式天线的N-0f4雷达的变型。

苏-27KUB虽采用复合材料,却比标准型重约15%。该机非常有发展潜力,可惜出场太晚,俄海军对它不感兴趣,而除美国外世界上没有哪个外围用户能使用如此庞大的飞机。

出口用的最新型苏-35UB是苏- 30MKI和MKK两者的混合型,它采用鸭式翼、推力矢量喷管和高垂尾,但缺乏苏-27M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即大直径机头和内置后视雷达的新机身。该机虽未被韩国选中,但却是巴西的首选。它是苏-27家族中最先进的,以N- 011M-1相控阵雷达、能引导机载空空导弹跟踪和打击敌机的后视雷达以及携带破射程纪录的制导武器为显著特征。另外,它能携带原为米格-31设计的远程K-37空空导弹。

改进首项改进计划是对苏-30K进行改进,它以“蓝色”302原型机的形式于1999年在莫斯科航展亮相。该机实际上是安装了改型N-001雷达和液晶显示器的苏-27PU,能携带一些空地制导武器。几乎就在同时,俄航空公司对苏-30K又提出了更复杂的改进汁划,包括安装空中加油探头、新型相控阵雷达和电子对抗系统等。

为海军改进的战机被称为苏— 30KN(N表示海军)。它采用全新的座舱和反舰导弹,目前已经试飞,是苏— 30家族的首架获准发射Kh-31反舰导弹的成员。

为空军改进的战机被称为苏— 27UBM,于2001年3月亮相。当时它被选作改进苏-27UB的样板,首批30架订单子2002年发出,价值约4500万美元。然而,实际上可能仅改进了4架,订单就被取消。与此同时,公司又公布了苏— 30KⅡ,它是苏-27KUB的单座陆基型,但由于苏-27KUB-曾发生过右鸭式翼在空中解体几乎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使计划受到严重影响。

苏-27单座型的最新改进计划被称为苏-27SM,于2002年12月26日首飞。首架实际上是苏-30KI原型机。苏— 27SM保留了老式苏-27的外形,其特点是采用玻璃座舱,座舱内有MF液晶显示器和新的SILS-27M平视显示器,飞行控制系统经改进后能与使用反辐射导弹的先进雷达告警接收机/电子对抗系统相连。

俄空军又决定逐步将至少200架苏-27按上述标准进行改进,到2003年底完成15架,但是后来又降至5架,最后连5架比未完成。

此外,AL-31FM1发动机不久将投入使用,其突出的特点是采用新型低压压缩机。推力增加8千牛。下一步可能使用带三维轴对称喷管的AL-31FP推力矢量发动机,今后还将使用各种新型雷达,其中包括目前在研的主动扫描电子阵列、槽式天线阵或无源相控阵雷达。无源相控阵雷达比N-001雷达的天线轻30公斤,能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的6个。

米格-31的现代化改进

米格-31干20世纪70年代韧开始研制,1975年9月16日酋飞。首个现代化/改进计划是将其改进为配备 ZASLON-A雷达、R-33S远程导弹、新型电子对抗系统和空中加油设备的米格-3lB,于1990年开始制造,并改进全部老式米格-31,使它们达到上述类似标准,改进后被称为米格-31 BS。

1980~1985年,米格-31实施了更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进计划。米格-31M原型机于1985年12月21日首飞,它装备带大直径天线的ZASLON-M相控阵雷达、新式R.-37远程导弹和R-77中程导弹。该机仅制造6架样机,试验于1992年中止。

米格-31E是20世纪80年代末为外国用户制造的,但从未交付过。1997~1999年研制的米格-31FE,后来被称为米格— 31BM多用途战机,它原打算使用米格— 29SMT的某些部分,包括导航系统、多功能显示器、Kh-58和Kh-31导弹、智能和普通炸弹,最大起飞重量50吨。

米格-31驾驶难度较大,“中上等”飞行员才能胜任。俄空军装备米格-31的防空团已从8个降至4个。多余的飞机被封存在厂内。不久将可能实施新的改装计划,拟装备原为米格-31M研制的雷达和武器系统。

其他机型的改进

在全球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仍装备有数百架老式苏制战斗机(大部分为米格-21和米格-23)。RSK公司参与了印度空军一项名叫米格-21-93的计划。但该计划多次被推迟而使其他潜在的客户失去了兴趣。据报道,目前仅有越南仍在考虑使用米格-21-93的某些邮分来改进其米格-21,然而没有迹象表明双方已签订合同。

尽管比准备用改进型雷达或新型雷达、新武器、新式仪表座舱和航空电子设备对米格-23家族进行改进,似未能取得进展,有的还停留在半成品原型机阶段。俄留下的市场真空则山他因公司迅速填补。这方面最成功的当属以色列,它赢得了多份改进合同,其中包括改进罗马尼亚120架米格-21的合同。

市场前景

显然,在新一代战机如美国F-35联合攻击战斗机和俄制PAK-FA战机出现以前,国际市场上将继续是“鹰狮”,“台风”、“阵风”、F—16、F—15、F/ A—18E/F及苏—30改型机之间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俄难以守住自己的阵地。理论上有充分发展潜力的米格-29显然陷入了恶性循环。外国订单不足影响了制造商投入资金来研制和销售能吸引国际市场的新机与改型机。更糟糕的是,由于几个装备米格-29的欧洲国家已加入或正准备加入北约,使得原本广阔的市场急剧萎缩。

现在看来,米格-29的改进工作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印度身上了。印空军预汁汀购两个中队的米格-29,这将使俄米格-29生产线重新开启,而为印度改进所有战机的项闩将为米格设计局在全球推行其他改进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访问:俄罗斯 战斗机 现代化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