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民办高校服务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依据和模式构建的思考

时间:2022-05-28 19:07:01  浏览次数:

摘 要: 本文探讨了民办高校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合理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具体地区发展实情提出合理的产学研模式框架,结合细分优势补充框架内容,由此形成针对民办高校所特有的创新的产学研新模式观点,以便能够给今后的民办高校发展以具体成型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新兴产业 理论依据 模式构建

一、民办高校服务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依据

1.大学职能理论及其发展状况

民办高校需要具备四大职能: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其中,传播知识是指本身教学传授的过程,更强调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学习;培养人才则从人才管理角度结合人才的生活、学习、就业等能力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方法及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科学研究则更加清晰地指向教学过程高级阶段的科学交流研讨、创造更新发明的部分;服务社会则强调了高校办学的终极目标,回馈、服务于社会,被社会所接纳、认可,才是有效的,可行的高校教学。因此,这就使民办高校服务于地方产业的发展,所配合相关教学活动及学校发展具备可行性。

同时,大学职能理论的应用推动社会的发展。从高校的历史发展来看:中世纪的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有着有以教授为中心,强调教育科研的特点,将高校作为新兴研究场所提供教学内容。而到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历史背景因素,各国将高校的科研预算做了删减,将培养人才的职能提到首位,当时美国的短期大学不再要求开展科研工作。当前,文化传承创新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逐渐被提上高校建设发展的日程,越来越多的高校提倡传播知识和服务社会的发展追求,民办高校服务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心环节,这是存在一定必然性的。

2.高校定位与分层理论及其发展状况

高校定位结合分层理论,是民办高校创办者对于其办学目标的追求,决定了实现这个结果所要需求的地方产业发展供给的资源与帮助部分的内容。基于此,决定了民办高校创办者想要传达出的教育理念,最终关系高校战略规划的方向、高校办学方向、角色定位和办学特色内容的选择,也对于高校本身选择怎样的师资,培育怎样的人才,招收学生方向,与怎样的产业想结合共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此时,分层理论指向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层次划分,通过不同高等教育能级结构,即高等院校基于其自身的发展历史、资源条件、服务领域的基础,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研开发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或潜在的能量级别[1],在细分实务的角度作用着本身高校定位的战略发展方向。

从1983年开始,教育学家伯顿·R.克拉克、马丁·罗特、约翰·隆巴底、天野郁夫就相继提出其针对高校分层理论——高等教育系统职能分化问题的解析,到了当前,已经形成国际影响力的卡内基教育机构分类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ISCEO);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提出的新评价体系,他们都为分层理论提供了强大的实践参考标杆。据了解,当前我国高校被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四类,其中我国民办高校处于教学型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两者之中,教学目标为培养本科生,加强“专升本”,并遵从多样化、特色化、分层化、灵活化发展的方向以此满足学术学习、社会就业的需求。因此,可以说民办高校发展与地方产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地方产业的发展,民办高校会失去发展方向,而没有民办高校的教学力量,地方产业发展也缺乏推定其产业升级的人才原动力。

3.系统论及其发展状况

系统论的理论产生自1932年,由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提出。与笛卡尔的单项因果决定论不同的是,系统论能够连同控制论、信息论等其他横断科学一起所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强调整体性、关联性、集中性、终极性、逻辑同构、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更突出强调的是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能够有效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复杂性,并找寻其中所存在的规律,更好地将科学与哲学结合起来诠释并解决问题[2]。

根据现代系统论的发展方向,针对教育管理学方向,系统论的结构性关系表现在高校教育中,普遍被运用成结构性的层级关系,即整体与局部相互作用的产业整体性、产业关联性、产业目标集中性、产业等级结构,这里就必须提到产学研这一产业。当科研成果很难转化为产品,通过技术入股激活,并市场化操作,引入投资,激发商业模式,带动经济发展时,产学研一体化的目标也就实现了。因此,以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我国民办高校与地方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配合民办高校现状,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系统,是民办高校服务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

二、民办高校服务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模式建构

本课题通过之前的研究分析,根据民办高校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系统化循环、有机结合关系,基于当前广西民办高校发展实情及战略规划,结合大学职能中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四大职能,进行系统化成型。

同时,课题并针对民办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具体实操性建议策略,提出本课题中体设计的产学研模式框架,另外,根据其中具体的部分填充相关内容,从执行细节完善这一系统化模式并令其具备实际有效性及改革可行性。

民办高校服务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结合创新互动机制

如上图所示,涵盖产学研政社,针对资金、政策、宣传、网络、机构、基金、贷款等细节做出补充与完善:

(1)“学”代表民办高校教育,包含输出综合素质人力资源,培育技能型人才,创建科研项目,合理有效回馈社会四个部分;

(2)“产”代表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学”的四大职能,提供包含就业岗位及职场培训、开展招聘通道并促进生源、实现科研部门项目化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法并提供学校师生学习,另外给予科教学院资金支持;

(3)“研”代表资金导向型科研,需要建立起可行的研究机构及网络交流平台,同时促进国际间产学研一体化交流会议的周期性开展;

(4)“政”代表国家及本地形势政策与金融财政策略,要求其针对人才福利、科研补贴、办学贷款、创业基金、试点计划五个方向创建政策方针与管理办法;

(5)“社”代表科教兴国,要求其合理规范并鼓励民间私募,创建互助共同体小组,例如积极有效的在民办高校与新兴产业间建立起基于第五项修炼的学习型组织,另外加大社会典范宣传力度,并合理有效地针对偏远地区合理引进教科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甘晖,王建廷,金则新,张兴福.战略机遇期高等学校的定位及其分层次管理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4(2).

[2]百度百科:系统论[EB/OE].2013,9,2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4azxlB4sctCzcUvVicDeMKRQ1e5Yjf-tAWGJ8Yy

KhKLaM3_AJqbsrUMV-y1ToxdW.

本文系2012年度南宁市邕宁区软科学立项项目“南宁市邕宁区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支撑和技术预测——提升南宁市民办高校服务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科技产业能力研究”(批准号20120340D)的阶段性成果。

推荐访问:战略性 民办高校 新兴产业 构建 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