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幼儿暴力行为探究

时间:2022-05-28 17:42:02  浏览次数:

【摘要】暴力行为在幼儿园的幼儿中是的确存在的,其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应该建立起统计制度加以区别,并且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干预和预防。

【关键词】幼儿 暴力行为 原因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46-01

《三字经》一开始讲的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一般人也都认为幼儿是天真烂漫的,幼年应该是在一生中与世无争的最美好时光,所以大都会主观认为在幼儿园里,除去有个别无德教师会有虐待孩子的行为,幼儿园就应该是各类校园中毫无暴力,是最友好和谐、最能接近人类的友善天性的场所了。可本人从事幼教工作多年,却经常遇到有行为暴力倾向的孩子,有的孩子会突然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袭击旁边的孩子,比如突然扇耳光、踢打毫无防备的旁边孩子,时间就短短几秒钟,下手又快又狠,让我和搭班教师往往都来不及制止,而被打的孩子一般都不敢还手。这些问题孩子的这种暴力行为,给被伤害的小孩不只是肉体上的伤害,还有更多的精神伤害,所以必须要正确对待。经过老师和家长对这些特殊孩子的多种方发教育,我看到过有孩子虽然没有再伤害周围小朋友,却会突然损害墙面贴图或者玩具,这也应该算是暴力行为。

什么是暴力行为呢?美国外科科学顾问委员会是这样认定的:暴力行为是指行为者胁迫、进攻他人,而导致对方受到伤害,给他人造成不愉快或财务损失等,也属于攻击与暴力行为。这个定义中最大的特点是,攻击行为不只是导致对方肉体受伤,还包括财务损失和心理受刺激所带来的伤害。我所说的有暴力倾向的幼儿,就是在与同伴交往中,有时是为了争夺玩具、食物之类的个人利益时去厮打别的孩子,有时则显得毫无目的就随心所欲对别的孩子拳脚相加。我做了近20年的幼儿教师,明显感觉到孩子是越来越难管了,孩子之间的争斗时的暴力行为在增加,所以我提议应该建立起幼儿暴力行为和暴力倾向统计,并且应该跟踪记录,看看这些特殊孩子成年后有没有什么异常。

我学过《心理学》,知道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理论讲,人出生时很纯洁,只是后来受周围环境的污染才变坏的;也了解到意大利思想家奥古斯丁所强调的,人的本质本来就是坏的,并不受外界社会的影响;还有生态学家洛伦兹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尤其是男性)从一开始就在生理上就做好了为食物、领域及异性而战斗的准备。在这些对人性最初的论断中有的明显是相互矛盾的,究竟是谁对谁错呢?我为此专门查阅了一些资料,对我有所触动的是加拿大著名的暴力行为研究专家特里姆布雷的论断,他最近公开了他的最新研究结果: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青少年通常是最容易诉诸暴力和犯罪的一个群体,但人类的暴力倾向通常是在蹒跚学步的幼儿时期达到顶峰的。幸运的是,两岁大的幼儿尚不能给人类造成太大的危害,但如果你不及早帮助他们控制愤怒情绪,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即使想帮他们,恐怕为时已晚。我想这个论断值得全社会的注意,作为幼儿教师的群体更应该警觉,大多数孩子3岁就进幼儿园了,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宝贝们受到伤害。

关于幼儿暴力行为倾向的原因探究,我是比较倾向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的茅锐教授的看法。茅锐教授在《有关幼儿暴力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讲:幼儿暴力问题是社会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将问题归结于幼儿园或家长都是不恰当的,孩子在模仿中成长,暴力行为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我总结了能产生儿童产生暴力行为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家庭原因。对于这一点我想是毋庸置疑的,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和榜样,不健康的家庭很难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的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性格。在家庭中经常使用暴力及攻击性言行的父母,会在无形中促使孩子模仿暴力行为,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往往都有暴力倾向。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并且应该要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行为去引导孩子与他人和睦相处,以礼相待。对这一类的问题孩子,还是相对比较好解决暴力倾向问题的,对于一些极不健康的家庭或者是陷入困境的家庭包括危机中单亲家庭,幼儿园应该可以通过孩子了解到,我们目前所缺的是全社会的联动机制,应该建立社区干预机制,这种问题家庭社区必须要介入,有必要时公安部门都要介入的。

二是教育原因。教育学家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心理学家们也已经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失败感往往会引发孩子的侵犯性行为,挫折、受排斥等社会因素会影响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如果孩子长期受到挫折,如经常被家长、老师否定,得不到伙伴的支持和友谊等,幼儿就常常会具有暴力倾向。这一点就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用赞许、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我这样说不是说就不能批评教育了,孩子做了错事是有必要批评的,批评也是让孩子懂规矩的必要手段,但不可频繁多用。

三是饮食健康安全原因。我们必须要注意饮食健康和安全问题,有报道我们国家的孩子性早熟的增多了,估计是与孩子的饮食有关。现在有不少人认为,糖的摄入量过多可能与幼儿易发生暴力行为明显相关,虽然研究不能确定食糖过多一定会产生攻击行为,但是通过控制食糖的攝取量来干预儿童的攻击行为却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这种观点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发现糖的摄入量过多的孩子往往是体现偏胖,运动能力偏差,孩子的暴力倾向明显降低,因为胖小孩一般不会欺负别的小朋友,所以说我到现在看见体型偏胖的孩子都有一种额外的亲切感。食品问题是否能引发幼儿暴力行为倾向,尤其是经常食用的,我们也应该通过科学实验来探究,如果能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倒是最容易解决的幼儿暴力倾向问题。

四是遗传的原因。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遗传学家研究证据显示,遗传基因确实会影响后代的各方面能力水平,包括易冲动性。在那些有暴力倾向的幼儿的父母中,大概有73.7%的父母其中一方都具有好动、性子急的特点。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对于我所接触到的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大多都进行过家访,这些问题孩子大多数的父母其中一方往往有明显的好动倾向,有的孩子的父母还有做体育工作的。我觉得有的孩子的暴力倾向可能与自身心理、包括体内性激素水平关系更紧。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就是这些有暴力倾向是孩子居然受到不少异性小朋友的崇拜或者是好感。对待这一类的孩子是我想跟踪调查的对象,来自遗传的有暴力倾向的孩子走向社会后将会怎样是我们都应该关注的。

以上原因都能对幼儿的暴力行为产生影响,我作为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教师建议,应该在幼儿园和社区建立预防幼儿暴力行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机制,我们应该首先建立起统计制度,对于有暴力行为倾向的孩子加以鉴别,再深入了解产生这种暴力行为的原因,并且持续观察看其对自身和社会的影响,有必要时要进行医疗。

参考文献:

[1]茅锐. 有关幼儿暴力问题的思考.动向与对策[A].006-1509-(2004)02-0035-03.

[2]李芳霞.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2):147-150.

[3]劳凯声,孙云晓.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探究 幼儿 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