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治

时间:2022-04-13 10:26:32  浏览次数:

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更准确的名称为牛败血性巴氏杆菌病,是一种以败血症和高致死率为特征的超急性传染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牛群较严重的疾病之一。

1病原学

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并不强,在动物体外不会长期存活。例如在土壤和泥浆中,其存活时间不会超过24h。在该菌培养物的滤出液中含有毒素,但这些毒素中,以内毒素的意义最大,可导致感染动物出现临床症状并迅速死亡。带菌动物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存在于鼻咽黏膜和扁桃体中。据报道,在发生出血性败血症的牛群中有44.4%的健康牛只带菌,而在另外3个未确诊发病的牛群中,带菌率分别为3.89%,5.5%和O,2岁以下的牛带菌率高于成年牛,据估计约有10%的带菌牛产生免疫力。该病通过摄食被带菌动物或临床发病动物污染的饲料而传播。有人采用兔子进行实验,证实虱子可以传播该病,但叮咬和吸血型外寄生虫在该病传播中所起的作用目前还不很清楚。

2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1~7d,多数为2~5d。该病可表现为无临床症状的迅速死亡。急性型表现为突发高热(41~42℃),精神极度沉郁,咽部水肿,大量流涎及猝死,病程通常少于24h。水肿型同样表现为急性发病,头部、咽部、胸部、会阴及四肢中的一肢或多肢可发生热痛性水肿,严重者头部和咽部水肿可导致呼吸困难,并最终死于窒息而不是败血症。

3病理变化

从临床感染牛的鼻腔分泌液及唾液中可检测到大量巴氏杆菌。由于该病病程通常少于14h,使得实验室对病畜样品的检测工作受到影响。

在尸体剖检中,明显的特征是在浆膜及各器官,特别是肺脏及肌肉出现广泛性出血斑,咽部区域皮下水肿。在水肿型病例中,头部、舌头、胸部和单肢或多肢可发生广泛性的水肿,并伴有淤血斑,脾脏肿胀不明显。淋巴结肿胀多汁,有弥漫性出血。肝、肾实质变性。肠道内容物混有血液,胃肠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有时为出血性炎症。肺炎型病变主要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肺水肿。整个肺有不同肝变期的变化,胸腔内积有浆液性纤维素渗出物。肺组织主要呈红色肝变,偶尔杂有灰色肝变。心包呈纤维性心包炎,心包与胸膜粘连。胸部淋巴结肿大,切面呈暗红色,散布有出血点。

4诊断和鉴别

地区性的发病对该病的诊断有所帮助。根据该病常见在新引进牛的场地或在某些诱因下发生,结合典型的症状和双侧肺前侧听诊啰音及肺部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血清学检查可应用间接凝集试验检测巴氏杆菌病抗体,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可适用于基层大面积检测。

该病的临床症状、发病灶及剖检病变等与炭疽、梭菌性肌炎、急性螺旋体感染等病相似,因此只有通过对病原体的分离鉴定才能确诊。可以从心血、脾脏、肝脏以及其他部位中分离得到多杀性巴氏杆菌,但血清型需要到专业的实验室进行鉴定。

5治疗和预防

早期应用高免血清有较好的效果,可皮下注射100~200mL,每日1次,连用2~3d。在体外,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四环素、青霉素、链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均敏感,在理论上,用这些治疗临床感染病例是可行的。青霉素400万IU,链霉素300万IU,联合应用,每日2次。也可同时用磺胺类药物,如用5%磺胺甲基嘧啶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按每千克体重40~60mL剂量,静脉注射,可缩短疗程。急性病例可用抗生素(四环素)加入葡萄糖盐水,静脉注射。国外用头孢噻呋按每千克体重2.2m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效果很好。大群治疗时,可将四环素族、泰乐菌素等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混在饮水或饲料中,连用3~4d。但由于该病的突发性和急性经过,只有在较早期进行治疗才可能治愈。

对全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一种以石蜡和羊毛脂为佐剂的灭活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该病,而且在发病期应用该苗可以减少损失,免疫期至少可持续12个月。一些牛在使用某些批次的疫苗免疫后可出现持续的皮下肿胀,偶然也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现已研制出一种多杀性巴氏杆菌链霉素突变株活疫苗,并成功用于田间试验,但还未商品化。

对于牛B型和E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先天获得性免疫进行了研究,发现有81%的哺乳期犊牛对B型有免疫力,有91%为对E型有免疫力。当犊牛的微生物菌群中还没有这2种血清型时,就已产生了免疫力。

推荐访问:败血症 血性 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