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难判的官司

时间:2022-04-11 09:56:44  浏览次数: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打官司、对簿公堂是很有损颜面的事,是非曲直暂且不论,对峙双方无论是谁都可能被邻里坊间认为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而惹得一身“臊”。如今在各地法庭堆积如山的诉讼案卷,种类五花八门,扯皮难缠的纠纷更是比比皆是,比如那些频频爆出的发生在艺术品收藏圈中的诉讼纠纷,往往就是“剪不断,理还乱”。

因鉴定机构鉴定为“真”而买下的宝石,在转手时又被同一机构鉴定为“假”,价值大打折扣,鉴定机构该不该赔偿?17万元卖出的古画在拍卖会上卖出了8700万元,欺诈购画能否成立?从拍卖公司买回假古董,拍卖公司该不该承担责任?管道漏水淹了楼下邻居的字画,究竟该赔多少钱?损坏的“350万元”玉镯到底值多少钱,谁来为它最终定价?

等等类似纠纷,多数都没有得到令各方满意的结果,甚至干脆不了了之,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诉讼。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何一牵涉到艺术品、收藏品,判定纠纷对错总是这么难?

在这些诉讼中,往往难判就难在涉案物品本身的特殊性上。艺术品的真与假、价值的高与低以及所属权的问题,难以像其他商品那样有着明确的界定体系和标准,收藏、交易也有着一套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在过去,买错了东西那是眼力不济,算是交学费了,产生的纠纷也多由圈内德高望重者于中间进行调和解决。而在今天的法律社会中,法庭担负的重任自然越来越大,它的权威性就是维护公道正义的天平。

然而,对法庭来说,解决这样的纠纷确实是一道难题,除了文物艺术品本身的特殊性外,这些难断的官司中也暴露出这个圈子从交易、鉴定、监管到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文物艺术品买卖需要有怎样的合同方式?鉴定专家、鉴定机构鱼龙混杂,其权威性如何让收藏者安心?一旦对簿公堂,文物艺术品的价格该如何衡量,究竟谁说了算?

难判的官司不等于不判,更不能草草了事,交出一笔糊涂账。其中,艺术品鉴定问题是最大的难题,如何解决、完善,对判定纠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只有有了权威、公正的取证渠道,判决才能不失公允,还人们以公道。难判的官司越多,利欲熏心者越容易钻法律的空子,最起码的鉴定都成了问题,那收藏者的信心也就越来越受打击,这是事关艺术品市场信誉的大事。

推荐访问:官司


[难判的官司]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