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缥缈仙人之龙馔

时间:2022-04-09 09:50:27  浏览次数:

起源于中国的十二生肖,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先民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一种依赖感(如马、羊、牛、鸡、犬等),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产生一种恐惧感(如虎、蛇),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产生神秘感(如狗的嗅觉等),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按理说,既然对这些动物产生崇拜,应该是奉若神明,敬而远之,但中国人却在崇拜之后把它们纳入五脏庙,当做了果腹之物。本栏目将以十二生肖为食用对象对此进行解构,因今年是龙年,故从龙入手。

众所周知,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是华夏儿女的图腾,是我们崇拜的符号,是我们精神家园的支柱。我们习惯上把出类拔萃的英彦俊杰喻为人中之龙,将脍炙人口的文章说成是文心雕龙,称领袖群伦的人物是龙头大哥,期盼子女有出息叫望子成龙,将英雄困厄说成是龙游浅滩,把缺失领袖叫做群龙无首,在我们的文学名著中,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号称卧龙,来无影去无踪的梁山好汉公孙胜叫做入云龙,驮着唐僧西去取经的白马是海龙王的儿子变的,因此,如果没有了龙,中国的文化传统,包括政治、饮食、民俗、建筑、服饰、节日乃至语言文字都会变得苍白无力。按理说,龙这样一个神圣的东西,是不能亵渎它的,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是没办法吃进肚子里的,然而,中国饮食文化的饕餮本性顾不了这么多,在怎么吃龙的问题上着实酣畅淋漓地意淫了一番。

一、屠龙大会呈嗜欲

在中国历史的政治语汇中,龙是帝王的象征,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自称祖龙,汉高祖刘邦是天上赤龙下凡播下的种子,龙是皇帝的禁脔。皇帝的身体叫龙体,服饰叫龙袍,座椅叫龙椅,居室叫龙庭,卧榻叫龙床,座驾叫龙辇,面部表情叫龙颜,血脉叫龙子龙孙。附会在龙身上的政治内涵,在鄂菜之首的名菜“蟠龙卷切”中得到了尽情的宣泄,民间传说,明朝正德皇帝子嗣不继,驾崩之前传诏住在外地的两个堂兄弟,说是先入宫者为君,后入宫者为臣,堂弟朱厚熜住在湖北钟祥,远离京师,谋士们为了帮他抢先入宫为君,就将他扮着钦犯,钉入囚车,逢州过县,日夜兼程,为了在囚车内吃得方便,厨师们把鱼和肉剁成蓉,拌上鸡蛋清、绿豆干粉、葱白、胡椒、食盐等作料,用鸡蛋皮包着,盘成龙形,蒸熟后绕在他的脖子上,既当饭又当菜,吃肉不见肉,吃鱼不见鱼,蒙住了众人耳目,只用了半个月就入京承袭了大统,就是嘉靖皇帝;而堂兄因在京都附近,以为皇位唾手可得,就摆阔气,讲排场,一路上鸣锣开道,前呼后拥,随从人员浩浩荡荡,所到之处,地方官都前来拜见,盛宴款待,延误了时间,只得屈为臣子。当然,明朝的那些事儿不是这样儿戏。嘉靖皇帝后来问厨师他进京路上吃的是什么东西,厨师想到这个东西是缠在皇帝脖子上吃的,就说是“蟠龙”,蟠龙菜就被称为皇菜,为鄂菜之冠。城里人叫它切卷或卷切,乡里人叫它剁菜,小孩子叫它卷卷子。此菜色泽鲜艳、造型生动、肥而不腻、香味绵长,深受人们欢迎,因而作为特有名菜入选《中国菜谱》,享誉海内外。直到如今,钟祥一带办席,蟠龙菜是必不可少的,当地人称为“无龙不成席”,“满座宾客呼上桌,装成卷切号蟠龙”。不过,吃的时候,它不是绕在宾客脖子上的,而是切成薄片装盘,如果在席上每个人脖子上都像打领带似的绕着这玩意儿那该是多么滑稽啊!

按理说,五爪金龙呵护的九五之尊,威严而神秘,一般情况下,有谁敢忤逆龙鳞、触摸龙须就会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但是在龙头节这一天,人们却可以恣意妄为,尽情地拿龙说事,甚至把龙肢解成碎片,变成美味佳肴。农历二月初二是龙头节,又称中和节,民间历来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说法,人们认为龙经过寒冬的蛰伏之后现在要翻个身、抬起头,过去是潜龙勿用,现在是飞龙在天,龙抬头象征着自然界生命的跃动,春天来了,草木复生,各种虫子也复活了。在此之际,人们把龙引回,其目的是让龙回来兴云播雨,祈求农业丰收;且龙为百虫之神,满族就称中和节为虫王节,龙来了,百虫就避而远之,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是大有好处的。为了农业丰收、身体安康,人们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龙的身上,在吃的方面都与龙息息相关,北方盛行把这一天吃的东西都附会到龙身上,吃米饭叫吃龙子,吃葱饼叫吃龙皮,吃馄饨叫吃龙牙,面条、馄饨一块煮成的食物叫龙拿珠,吃的面条叫龙须面——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吃的春饼叫龙鳞,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内卷着酱肉、肘子、熏鸡、酱鸭、鸡蛋、豆芽、粉丝、菠菜、韭菜之类的菜,蘸着细葱丝、香油、面酱来吃,鲜香爽口;吃饺子则称吃龙耳,饺子形似耳朵,一直是国人的最爱,是所谓“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在这一天通常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托财源滚滚之意;吃炸油糕叫做吃龙胆,在京津一带,人们习惯在这天吃油炸糕,油炸糕色泽金黄,里香外脆,脍炙人口。这一天有的地方还吃龙虾、龙眼、龙虎斗、龙须菜(豆芽),喝龙井茶,几乎把这龙头节变成了屠龙大会,全然没有往日对龙的敬畏之情。

二、龙肝凤髓适我口

自古以来,国人既把龙当着神灵供奉,又用它来美化生活,将龙的形象、龙的精神赋予美味佳肴,烹制出各式各样的“龙菜”,如山东的“龙眼凤肝”,江苏的“龙须鱼面”,福建的“龙身凤尾虾”,黑龙江的“飞龙汤”,北京、广东、辽宁等地的“游龙戏凤”,都是靠着龙的缘故而成为长盛不衰的名菜,即便在以文化底蕴见长的鲁菜那里,用鸭肝、猪大肠这样的微贱之物烹制的所谓“龙眼凤肝”也占有一席之地。而在北京流行的“游龙戏凤”不过是把腌过的明虾片、鸡片、鱿鱼片和葱段、姜片、笋片、胡萝卜、青豆仁放在一起爆炒而已,鱿鱼卷脆嫩美观,譬如游龙,鸡片甜咸带酸,喻为凤片,据说,这道菜是明武宗朱厚照私访梅龙镇时吃过的,大加赞赏,御赐菜名“游龙戏凤”。

由于龙具有吉祥喜庆的含义,中国人常常以龙来命名某些食物。鲤鱼就是其中之一,鲤鱼由于其生活习性,常常要从黄河下游游到上游繁殖产卵,跳过了龙门鲤鱼就成了龙,于是乎鲤鱼须就叫做龙须,一盘“爆炒龙须”就得牺牲成堆的鲤鱼。广东名菜“龙虎斗”实际上就是猫和蛇一起烹调的菜肴,但如果把它命名为“猫蛇斗”则给人一种狰狞、平庸的印象,没有“龙虎斗”这么有张力和动感,把猫比喻成老虎,把蛇比喻成龙,既概括出了食物的性质又给人以生猛活泼的意趣,龙腾虎跃的景致跃然纸上,好像吃过之后立马有了龙马精神、虎虎生气。不惟动物食材与龙共舞,植物食材也不甘寂寞,攀龙附凤,与龙结下了情缘,像各位看官都品尝过的龙眼就是一例。

在今天看来,龙是想象中的虚拟动物,尽管大千世界,物类繁多,但谁都没有见到过龙,更遑论吃过龙,而古人却认为,龙不但真实存在,而且龙肉还是绝佳的美味。《晋书·张华传》中也讲了一件吃龙肉的事:有一次,西晋大文学家陆机用别人送的一条“咸鱼”招待张华等文友,张华揭开锅,先尝了一口,说道:“这是龙肉!”见众人怀疑,张华又说:“你们如果不信,就在上面浇上酒,必定会有神奇的变化。”有人立即将酒浇在“咸鱼”上,果然发出了五色光芒,陆机随即向送鱼人打听这条鱼的来历,那人便说:“这条‘白鱼’是从园中茅草下捡来的,形状很特殊。把它腌成‘咸鱼’,味道极为鲜美,所以将它送给您。”这些传说显然是荒诞不经的,用脚趾头去想都知道它是子虚乌有的,不足采信,但不幸却被厚重的历史长期承载着,为我们饮食文化中的龙馔增添了一抹怪异的色彩。

推荐访问:缥缈 仙人


[缥缈仙人之龙馔]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