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猪常见皮肤病的综合防治

时间:2022-04-06 09:48:41  浏览次数:

我国是世界性的养猪大国,但是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由于饲养密度过大,流通渠道的拓宽等诸多因素,导致猪皮肤病时常发生。皮肤病不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严重者也会造成大批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皮肤病也越来越成为养猪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必须注意鉴别诊断,及早采取治疗措施,预防和治疗猪皮肤性疾病的发生。笔者根据养猪的实践经验,将常见皮肤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一、寄生虫病

1、弓形体:病猪弓形体病又称猪弓浆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本病发病急、流行快、死亡率高,断奶仔猪最易发生。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尿黄便干,体温在(40.5-42℃),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到后期病猪耳部、腹下、四肢可见发绀。

防治方法:消除传染源,保持猪舍、运动场及饲具的清洁卫生;猪场定期用消毒药物进行消毒,经常开展灭鼠工作;对病猪早期发现及确诊后,应及时隔离、治疗,磺胺类药对本病有一定疗效。

2、猪疥螨:病猪患部极痒,在栏杆等处摩擦,经1周皮肤出现如针头大小的红色血疹,并形成脓疱,久之产生破溃结痂、干枯、龟裂,严重的可致死,多数表现发育不良。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卫生工作,保持清洁、干燥和通风;应用2%~5%的克辽林药液彻底对病猪污染的圈舍及用具进行全面消毒,未经消毒的器具,不得携入猪舍;对病猪应隔离饲养,及时治疗;治疗后的病猪应安置到已消毒的猪舍内饲养。

3、蛔虫病:本病是由猪蛔虫奇生于猪的小肠所引起的一种线虫病。主要危害3~6月龄的仔猪。成虫寄生时表现消瘦、贫血、生长缓慢,蛔虫数量多时引起肠梗阻和肠穿孔,出现相应症状。幼虫移行至肺时引起蛔虫性肺炎,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

防治方法:加强猪舍卫生,保持清洁;定期驱虫,一般猪场每年春秋二季对种猪群驱虫,对断奶仔猪在转群时驱虫1次;用敌百虫按1%浓度制成药液,洗、喷、洒患部,每天1次连用3天。

二、细菌性疾病

1、猪痘:是由猪痘病毒引起,通过猪虱,蚊蝇等传播,多发于4-6周龄子猪及断奶仔猪。病猪体温升高,精神、食欲不振。痘病先发于猪的背部、腹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病变开始为丘疹,继而发展成水疤,多数痴皮在感染后3周脱落。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消灭虱、蚊、蝇等对离止引入传染病;对病猪隔离碘甘油,对病猪污染的环境及用具要彻底消毒,垫草要焚烧掉;患部可选用1%龙胆紫溶液、5%碘甘油、5%碘酊等涂抹,有些病例还要配合抗生素等抗微生物药,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2、口腔坏死杆菌病:此病是仔猪皮肤受伤而继发感染坏死梭菌引起的,常见病变为双侧脸颊或口腔溃疡。病因是养猪人员未能正确断齿,仔猪吮乳时相互争斗受伤继而被感染所致。

防治方法: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涂上抗生素药膏,严重病例同时连续注射抗生素3 天;在仔猪出生24 小时内,剪掉高出牙床部分的犬齿和侧切齿,大窝仔猪分散饲养避免吮乳时相互争乳头。

3、渗出性皮炎:猪渗出性皮炎常发生于7周龄以下仔猪,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创伤感染后引起。主要症状表现为创伤部位发生脓肿、以及关节炎。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加强对仔猪的管护,防止相互争斗咬伤;治疗发病早期,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

4、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等 ,亚急性猪丹毒患病猪的皮肤可能出现红色方形疹块,凸于皮肤表面,稍硬。

防治方法:用大剂量青霉素,每天1 次,连续3~5 天,病情较重的猪两次注射间隔12 小时;经常保持用具、场圈的清洁卫生,定期用消毒剂(10%石灰乳等)消毒;猪群中发现猪丹毒猪时,应立即隔离治疗。

三、营养物质缺乏症

锌缺乏性皮肤病: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缺乏必需的脂肪酸,均会干扰锌的吸收,导致皮肤角化不全。多见于7-16周龄仔猪的四肢、脸部、颈项、臀部和尾巴,且常呈两侧对称分布,很少群发,病死率低。病变部起初为小红斑,迅速变为丘疹,随后表皮增厚到5- 7mm,形成皱褶、裂隙与鳞屑。

防治方法:调整日粮结构,适当补锌(硫酸锌、碳酸锌、氧化锌等),一般仔猪补锌浓度为40— 45mg/kg,母猪100mg/kg。

总之,引起猪发生皮肤性疾病的病种较多,也较为复杂,各养猪场必须对猪皮肤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皮肤病,减少经济损失,降低养殖成本,使养殖事业正常进行。

(作者单位: 151800 黑龙江省巴彦县龙泉镇畜牧发展中心)

推荐访问:综合防治 皮肤病 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