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时间:2022-04-05 10:32:06  浏览次数:

【摘 要】目的: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方法:取材时间段为2017年的2月到2018年的6月,总计选取肺结核病患者100例,总结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1例,在总选取患者中占据比例为21.00%,合并糖尿病以及存在肝病病史的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较高,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明显多于60岁以下患者(P<0.05)。结论:年龄在60岁以上、存在肝病病史以及合并糖尿病是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得到重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控制各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关键词】结核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01

结核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且具有传染性,出现这类疾病的原因主要是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以及消化道进入患者体内,其主要病症表现为全身乏力、夜间盗汗,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结核病主要通过服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由于抗结核药物的种类较多,不同患者对药物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往往会不良反应[1-2]。本次抽取部分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综合分析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材时间段为2017年的2月到2018年的6月,总计选取肺结核病患者100例,患者均接受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均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肺结核的相关诊断标准。研究对象中包含男性、女性患者各50例,年龄最大的患者74岁、年龄最小的患者16例,平均年龄为(43.5±9.2)岁,其中学历在高中以下的患者有42例,学历在高中以上的患者有58例。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患者;(2)排除存在晚期恶性疾病的患者;(3)排除基本资料不全的患者;(4)排除存在抗拒治疗工作行为的患者;(5)排除中途放弃治疗的患者。

1.2 观察指标

查阅与研究选取患者相关的各方面资料,记录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方法》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评定。记录合并糖尿病、存在肝病病史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3-4]。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与患者相关的各项资料都借助SPSS19.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平均数加减标准差的方法进行表示,选择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的方法进行表示,选择卡方进行检验,其中P<0.05则证明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所选取研究对象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100例肺结核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1例,在总选取患者中占据比例为21.00%,其中包含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的患者5例,在总选取患者中占据比例为5.00%;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患者4例,在总选取患者中占据比例为4.00%;转氨酶异常以及肝酶升高等肝功能损伤的患者6例,在总选取患者中占据比例为6.00%;头晕、头痛以及耳鸣等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有5例,在总选取患者中占据比例为5.00%;尿酸升高等泌尿系统损伤的患者有1例,在总选取患者中占据比例为1.00%。

2.2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研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有40例,其中15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37.50%,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有60例,其中6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10.00%,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较高(P<0.05);研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20例,其中8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0.00%,无糖尿病的患者有80例,其中13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16.25%,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较高(P<0.05);研究中存在肝病病史的患者有15例,其中7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6.67%,无糖尿病的患者有85例,其中14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16.47%,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较高(P<0.05),详情如表1所示。

3 討论

近些年,全国范围内肺结核患者数量明显增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药物治疗是肺结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近些年的研究显示,肺结核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导致患者对药物治疗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应当加强对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找到诱发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控制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5-6]。

本次抽取部分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神经功能损伤以及泌尿系统损伤,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各项身体功能均出现退化现象,人体内的血浆浓度降低,无法有效结合抗结核药物。除此之外,肝病病史以及糖尿病也属于独立影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主要糖尿病以及肝病患者的肾脏、肝脏以及心脏等重要器官,导致患者体内微循环出现障碍,代谢系统紊乱,抗结核药物服用后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引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年龄、肝病病史以及糖尿病等均属于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应当加以重视,及时发现上述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为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钱泳,顾玲琪.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7).

刘丁瑗,罗虎,周向东.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及白细胞下降治疗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7,46(16):2206-2208.

推荐访问:不良反应 药物 分析 抗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