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每个学生都享有健康

时间:2022-03-25 10:36:40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17年11月至12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召开了三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线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者代表100余人参加座谈。在认真梳理三场座谈会有关情况的基础上,形成该调研报告。

一、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坚持“健康第一、预防为主”“每个学生都享有健康”的理念,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持续努力,确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学校、学生、家庭、社区四维联动的中国特色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搭建了较为完善、各教育阶段相互衔接的政策制度体系和健康教育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及家庭更加关注健康,促进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有效提升。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持续增长,营养不良率持续下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

调研座谈中,大家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大家普遍认为,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是保障。近年来,国家颁布实施了《食品安全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部门、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是基础。做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与卫生健康、疾病预防控制、红十字会、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和单位协力推进。疾病防控、营养改善、食品和饮水安全等工作的跨部门联合行动,既是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工作的基本规律。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需要专业力量的指导与推动,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通过培养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形成维护学生健康的合力。

(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制度是重要抓手。1985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每5年对全国大中小学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健康等24项指标进行监测。从2007年起,在全国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制度,每年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建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库,为准确把握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趋势和规律、采取措施改善学生健康提供了量化的数据支撑。

(五)健康教育、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是三大重点。抓好健康教育是落实“预防为主”工作方针的重要手段。学校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地方,容易出现传染病集中爆发和食品安全事件。加强学生体检和疾病筛查,强化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干预,健全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操作规范、工作流程、督导检查与责任追究机制等制度体系,切实抓好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提纲掣领带动工作全面提升。

二、当前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主要矛盾

(一)面临的新形势

1.世界一体化、疾病传播无国界,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必然促进人在全球的自由流动,随着中国进人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进入学校,人的频繁交流和互动容易增加病毒、疾病跨国界传播的概率和机会。当前,传染病疫情、抗生素耐药等跨国传播的公共安全威胁日益严峻,这是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外部挑战和新形势。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把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重要内容,对各国改善营养和食品安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是通过扎实的工作,满足2.65亿青少年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与健康需求,参与全球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加关心关注孩子健康,青少年学生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如何深化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以有效的供给更加精准对接和满足学生对健康的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拿出有针对性的举措。

3.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带来重大“政策利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重要阶段,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有51万多所学校、2.65億在校学生,通过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保证两亿多学生的健康,就是为健康中国作贡献。健全学生体魄、增强学生体质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保证学校健康环境、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也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学校的跑道、学生的校服、校园餐的供给、传染病的防控等,都是健康中国的基本要求,也都是健康中国的基础工程。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放在国家和社会发展全局、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中去认识和谋划,自觉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创造条件,将维护师生健康的范畴从传统的疾病防控拓展到生态环境保护、体育健身、职业安全、意外伤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开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

各地和学校在推进健康教育、提升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亟待提高。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和学校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人不足、支持保障不到位,存在着不断“边缘化”的倾向,导致历史欠账较多,组织领导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发展基础和专门力量薄弱,工作队伍发展遭遇瓶颈。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水平,成为阻碍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因素,需要教育、卫生健康、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联合攻坚、着力化解。

2.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配备不足,保障机制亟待完善。由于长期缺乏相应政策保障和支持,不少学校没有校医、保健教师的专职编制,加上校医还面临身在学校、职称评定在卫生临床系列的难题,学校专职卫生人员职业发展遭遇“天花板”。校医、保健教师因课时量、工作量计算等原因,在工资收入、评优评先等方面,既与学校其他教师有较大差距,更与医疗机构医生相差悬殊,成为制约校医和保健教师职业选择、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实中,也存在着卫生健康、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协调专业力量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协调解决。

3.健康教育课程、课时落实不到位。2008年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要载体,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具体落实环节执行和约束都不够。就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健康教育内容的讲授缺乏规范化师资,承担该课程的体育教师在职前职后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知识技能不够,致使健康教育效果无法保障。当前,健康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尚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4.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亟待均衡发展。我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状况反映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领域,直接表现为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条件差异较大,不少学校还未能达到中小学校卫生基本标准,成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短板和弱项。

5.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没有卫生监督、食品药品监管方面的执法权,开展监督检查需要协调卫生健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联合行动,督导检查组织难度大,体制机制运行成本较高。从客观上讲,因专业技术、专业人员力量不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独立开展督导检查也面临着现实困难。

6.影响学生健康危险因素增多、健康风险增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变化,我国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运动和睡眠不足、肥胖、近视等影响学生健康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加,加上我国正处于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率有上升苗头,抗挫折能力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不足,学生面临的健康风险有所增加。

三、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下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要继续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党组部署,立足教育实际,切实主动作为,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把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程,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业绩支撑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观念。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上,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高度,加深对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事业重要战略意义的认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小康能否得到世界认同、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看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体系结构、教师素质、质量水平能否得到新的提升,更好地适应亿万青少年学生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生健康必不可少,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师生健康既是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我们要在国际国内相关联的时代条件下,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局中,在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的进程中,谋划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

二是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把健康融入所有教育政策、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之中,把健康教育纳人国民教育体系并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梳理、完善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政策和制度体系,既要把握政策的连续性,又要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突出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实效性。启动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出台《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研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修订人托、人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相关规定,切实完善工作条件和保障,抓主体责任,抓政策标准,抓激励约束,抓督导评估,每年对地方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通报,提升工作质量,切实维护师生健康和校园食品安全。

三是积极推进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建设。2018年,下发《关于遴选全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的通知》,在全国遴选一批在近视眼防控、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校园食品安全等方面成效显著的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筹备召开全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座谈会,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进展和成效,交流典型经验和做法,分析形势,进一步部署相关工作。

四是切实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是实现学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坚持预防为主,大力抓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健康行为。加强国家层面的健康教育政策法规建设,严格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完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制度保障、评价体系,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深化“互联网+”健康教育,在全国校园深入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健康教育专项督导检查,保障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健康学校建设,将其纳人健康城市和对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推进学校卫生保健机构改革与创新,加强高校校医院、门诊部、中小学卫生室(保健室)和校医、保健教师队伍建设,多种形式培训现有校医、保健教师、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使其胜任健康教育教学要求。积极争取卫生健康、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协调专业力量支持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五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创新方式方法,2019年将开展新一轮覆盖全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调研工作,发布监测与调研结果,推动地方政府和学校进一步强化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强化监测与调研结果运用,推动学校體育课运动负荷达到适当强度,达到运动效果,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六是强化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防控工作。积极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平衡、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病的防控和干预,对学生实施健康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校结核病和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专项检查,以检查促进各项政策要求落地落细。

七是切实抓好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在全国校园落实食品安全战略,推动地方和学校落实《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管理规定》,指导、督促各地和学校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严管校园食品的采购、加工制作、清洗消毒、留样、供应等关键环节,让师生吃得放心,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八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借助媒体力量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增强对健康的认知,推动师生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宣传地方和学校开展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推荐访问:享有 学生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