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公路运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2-03-23 00:28:39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我国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公路运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公路运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河北科技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交通运输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学生专业班级交通运输L111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七日

目录

摘要

前言

一、交通运输的含

二、我国交通运输现状

(一)公路运输

1.公路运输的特点

2.公路运输的现状

3.公路运输的特点

(二)铁路运输

(三)水路运输

(四)航空运输

(五)管道运输

三、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公路运输和民用航空运输所占比重上升较快

(三)铁路任务量大承载了大量短途运输

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

(一)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形成综合性的高效能运输系统

(二)综合发展是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是当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

2.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增强有效交通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的途径之一

(三)实现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集约型交通

结论

参考文献

我国交通运输专业的现状及发展

交通运输专业L111班郑思琦学号11L0205137

【摘要】现在是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快速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则是其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正常运转、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社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的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 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如何学习及认识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并使之快速协调发展尤为重要,本文章主要简述了我国交通运输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关键词】交通运输现状问题发展

前言

一部浩瀚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人与交通的关系史。交通运输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悠远流长的历史过程。它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摇篮与动力,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因此认识了解交通运输以及他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划分为水上运输阶段、铁路运输阶段、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阶段、综合运输四个阶段,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史对我们很重要。

一、交通运输的含义

交通运输就是人或物的空间位移,是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生存的基础和文明标志,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的重要因素,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发挥重要作用。总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

二、我国交通运输现状

五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适用的范围

(一)公路运输

1.公路运输的概念公路运输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系统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承担短途客货运输。现代所用的运输工具主要是汽车。因此,公路运输主要指汽车运输。在地势崎岖,人员稀少,铁路和水运不发达的边远的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起着运输干线作用。

2.公路运输的现状目前,我国公路网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而且全国97%的乡镇通了公路。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6539万辆,增长25.3%。民用轿车保有量为4029万辆,增长28.4%,其中私人轿车3443万辆,增长32.2%。

在国民经济企业稳好带动下,公路运输运行形势良好,全社会累计旅客运输量为327.88亿人次,累计同比增长10.2%,累计完成旅客周转量为27778.21亿人公里,累计同比增长11.9%。公路运输仍然是全国客运、货运最主要运输方式。我国制定了《道路车辆燃料燃烧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提出了“过度期车型表”及数据库,发布了3批200个达标车型。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客运运力调控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对全国100座重点城市的103个客运站实施了重点监测。启动了《甩挂运输标准化导则》等有关准则的修订工作。组织拟订了能源消耗监测统计制度。

3.公路运输的特点公路运输有以下特点:全程速度快;运用灵活;受地形气候限制小;运载量小;安全性较差。

(二)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乃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两条平行的铁轨引导火。铁路运输是其中最有效的已知陆上交通方式。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在我国铁路运输网络已经相当完善,各省、市、自治区都为铁路所联通,形成了以“九纵十横”为主体的较为完善的全国铁路网络系统。西藏地区也通了铁路,使我国铁路更加完善。同时,随着高铁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铁路运输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2年全国铁路客运量大16.76亿人,旅客周转量8762.2亿人公里,货运量36.43万吨,货物周转量27644.1亿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45.0%、4.5%、35.3%、33.4%。铁路运输有以下特点:量大、运价低廉运距长;行驶具有自动控制性;有效使用土地;污染性较低;受气候限制小。

(三)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是主要以船舶为运输工具,以港口或港站为主要运输基地、以水域包括海

洋、河流或湖泊为运输活动范围的一种运输方式。水运至今仍是世界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近年来,我国内河航道共有4128处枢纽,其中具有通航功能的枢纽2329处。全国港口数量大约为413个,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5199个;内河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5931个,运力结构继续优化。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8.42万艘;载重量12416.91万吨,平均净载重量674.14吨;载客100.85万客位;集装箱箱位115.34万TEU;船舶功率4355.10千瓦。

水路运输在所有运输方式中,是最为便宜的运输工具,但运输速度慢,其系统特性主要反映以下方面:运输量达;能源消耗低;单位运输成本低;续航能力大;受天候和商港限制,且可及性低。

(四)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使用飞机、直升机及其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货物、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具有快速、机动的特点,是现代旅客运输,尤其是远程旅客运输的主要方式;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物品、鲜活货物和精密仪器运输所不可缺。

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起讫点,是航空运输系统的重要运输基础设施。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飞机数量迅速增多,到近几年,我国民用飞机达1064架,是2005年的1.86倍,民航首都机场、上海飞机机场和广州机等三大枢纽机场初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几年来,全国民航共发送旅客2.7亿人;旅客周转量4031.6亿人公里;共发送货物557.4万吨;货物周转量176.6亿吨公里。航空运输之所以能在短短半个多世纪内得到快速的发展,是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是分不开的。航空运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速度快;不受地形限制,机动性大;舒适、安全;适用范围广泛,用途广;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少;飞机与机场的关系基本可以有北美和欧洲两种不同模式;航空运输的国际性;航空运输由于受飞机机舱容积和载质量都比较小的制约,运载成本和运价比地面运输。

(五)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运输方式是一种专门有生产地向输送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

管道运输系统的基本设施包括管道、储存库、压力站和控制中心。管道是管道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管道运输的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因此管道两边必须建造足够的容纳其所承载货物的存储槽。用车、船舶、飞机等运输货物,是驱动装运货物的运输工具将货物运往目的地;用管道运输货物,管道是静止的,它通过输送设备驱动货物,

使之通过管道流向目的地,因此,管道的运输特性为:运量大;永久性占用土地少,易选取捷径缩短运距;可长期稳定运行;便于管理;耗能低,运输费用低;沿途无噪声、漏失污染少。

三、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交通运输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任然存在着问题。

(一)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较低的交通运输技术和装备水平影响着运输效率的提高。各种运输方式分工不尽合理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利于优势的发挥。交通运输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责任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壮大。政企不分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二)公路运输和民用航空运输所占比重上升较快

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经济越发达,产业结构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长,对质量、高效率客货运输的要求越高公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优势,在在公路状况和车辆准备的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其承担的运输量必然增长;民航则因其快速、安全的运输也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发展趋势与发达国家运输发展规律基本吻合。但是,由于我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认识不足,使交通运输的发展严重滞后。

(三)铁路任务量大承载了大量短途运输

铁路运输因价格偏低,承载了大量短途运费。由于运输分工不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市场竞争往往表现为不是通过提高服务来占领市场份额,而是满足大量并不合适的其运输经济合理的运输要求,市场交叉氛围严重,在同类客货源上进行盲目竞争使得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无法实现。

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定要体现以下政策原则或要求:长期性、综合性、适应性、可持续性。

(一)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形成综合性的高效能运输系统

公路形成骨架干线高速化,次干线快速化,支线密集化的合理结构,完善的网络系统。铁路路网系统着重于干线和通道形成于地理空间和大量流向相适应的较完善的框架网络布局。内河和沿海水运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江、海运输大通道和水洗运输网络。远洋运输和港口,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船队和适应外贸进出口、沿海运输需要的、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港口。航空,建成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结构层。

(二)综合发展是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是当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交通运输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交通运输设备的现代化。二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交通运输过程的统一化。这两种趋势结合起来成为当代运输业发展的新趋向,正在改变交通运输业原来的面貌。

2.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增强有效交通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的途径之一交通运输是一个大体系,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各条交通运输路线,各个交通运输环节如果出现不协调就不能产生有效的交通运输生产力。

(三)实现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集约型交通

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是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缓解资源和压力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关键。

结论

我国长期以来交通运输以单一运输方式为主,各运输方式之间缺乏联系发展综合交通是必然趋势。在现代社会中,运输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达水平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重要的基础结构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充分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合理配置、集约利用运输线路资源,衔接优化各种运输设施空间布局。建设综合运输大通道与扩大交通网覆盖面相结合,提高网络承载能力与增强运输机动性相衔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及与城市交通系统相协调。

参考文献

1.王武宏.交通运输.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2

2.胡思继.交通运输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杨兆升.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有关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4.王德荣主编.中国运输布局.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6.

5.谢如鹤主编.交通运输导论.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6.沈志云主编.交通运输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7.张有恒主编.运输学.华泰书局,1993.

8.马洪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交通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推荐访问:公路运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状及 交通运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