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绘图—识图”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3-06 10:39:03  浏览次数:

摘    要: “绘图—识图”式地理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且高效的课堂教学,“绘图—补图”式教学法、“绘图—联想”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地理课堂上的运用,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这是师生互动的生本课堂,亦是展示教师的魅力课堂,更是彰显学生生命的生长课堂。

关键词: 绘图    识图    内驱力

粉笔轻轻一画,中国雄鸡昂首黑板;铅笔豪气一挥,山脉耸起中华大地,纵横交错的山脉骨架之下,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东南丘陵等赫然眼前。在这样的地理课堂上,老师亲手绘图,学生于赞叹与欣赏中识图;学生尝试绘图,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形象记忆辅助巩固识图。学生在相对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掌握中国地形分布,了解中华大地山川何在。教师轻松高效地教,学生愉快有效地学,这就是笔者所推崇的绘图式地理课堂教学的理想模式。

“学地理就是学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能直观有效地表达地理信息,绘图是简明直观的表达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学地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地图。教师若能在地理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地图或是结合一些地理知识设计一些与绘图相关的有效的教学活动,那么不仅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读图、识图、辨图、填图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而促进学生更积极有效主动地学习,更有甚者,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探索地理、热爱地理。

绘图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较之以往的看图识图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少了色彩斑斓的印刷扫描图,多了简约直观的手绘图,似乎回归为所谓的“传统地理教学”模式,却能收到甚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尝试对比了“看图—识图”与“绘图—识图”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发现后者通过让师生一起画一画、评一评,在画图中能轻松掌握重要地形的轮廓与特点,在评议中有效理解图中事物的相互关系。虽然有时老师画得没有扫描图精准,但学生对老师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几分敬意。虽然有时学生画得很粗糙,但由于是自己的“作品”,学生更愿意看图识图纠图辨图记图。多次的师生绘图课堂实践让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地理教学的“图”是相当重要的,而如何用“图”,如何用好“图”,如何用“图”设计教学环节进而调动学生主动识图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阐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实践活动表明,因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所在,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了解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学有所用,关键在于“读图”。“图多”是初中地理学科的突出点,如何用“图”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地理老师在地理课堂上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地理课上,现代化技术让太阳、地球“动”了起来,把世界形象逼真地微缩到了学生的眼前,也让地理课堂“热闹”了起来,地理课堂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似乎让学生爱上了课堂。然而时间一长,老师们却深深地感受到,费尽心思设计的形象、生动、活泼的地理课件燃不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反而是实用却不能称之为美观的“手绘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在长达一段时间的绘图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笔者也积累并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绘图—补图”教学法。在教学“中国地形分布”这一板块内容时,通常老师一般都会利用电脑展示地图,采用“看图—识图”方式,运用颜色对比记忆法完成课堂教学,但实践证明,收效不大。近两年,笔者在对这部分内容讲解时尝试采用了“绘图—识图”式教学方法,在黑板上手绘中国版图并绘制出主要山脉走向,让学生拿笔在中国地图上和老师一起描出黑板所示中国山脉,并将相同走向山脉随手相连成三横三纵,构成中国地形骨架。继而师生一起将中国著名高原、盆地、平原等填充于地形骨架之中,利用相对位置关系,形象记忆我国各大地形区的位置,掌握我国地形分布特征。实践证明,采用老师绘图学生描图填图的教学举措后,学生对于中国地形的分布掌握得更加牢固。

“绘图—联想”教学法。在教学新疆的“绿洲农业特点”这一板块内容时,通常老师会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新疆地形图上描绘出新疆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学生跟随老师的鼠标看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的特征,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对于“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地形印象非常模糊。笔者把“绘图—识图”式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地理课堂,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地印发人手一张印象轮廓图,让学生反复认识书本上的新疆地形图后,和笔者一起拿起笔,画画“新疆的高山”,注意山脉的走向,注意山脉的位置,标注新疆的两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通过回忆式识记图和亲手绘制图两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学生们对于“汉堡包”式的“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地形分布特征有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这时笔者继续补充“地处祖国最边远却是面积最大的一块领土,我们要‘重兵把守’”,在图的左侧添上一个大大的“弓”字,弓字下方添加“土”字代表领土,反应快的学生会立刻想到新疆的“疆”字。这就是回忆式绘图法和文字联想识记法的综合运用,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后,学生对于“新疆地形图”的相关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后,学生仍能快速用“汉堡包”等词素清晰讲解新疆地形图的相关知识。这就是“绘图—识图”式课堂教学的魅力。

“绘图—识图”式课堂教学模式为什么能如此有效高效呢?

首先,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盛行后,各学科的课堂上充斥着太多现成的花花绿绿的精美图片,学生渐渐对这些图产生了视觉疲劳,吸引不了学生,自然就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手绘图在地理课堂的出现能让学生觉得地理课堂与众不同,对地理课堂产生莫名的吸引力,进而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当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变得更集中了,对课堂的关注度变得更高了,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效就会润物细无声地大幅度提高,课堂就会变得有效甚至高效。

其次,当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完美地手绘出一幅幅地形图时,学生对于教师的崇拜感就会油然而生,学生敬佩能绘出如此形象而准确的地形图的老师富有才气的同时,也会更加热情高涨地投入该教师的课堂学习中。“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教师课堂魅力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将会牵引着学生喜欢地理课堂,进而喜欢地理,探究地理。“绘图—识图”式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展示了教师的才情,而且吸引了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岂能不高效?

再次,“绘图—识图”式课堂教学真正能让学生从“要我学”转而变成“我想学”。试想,地理课堂上的地图再精妙,若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怎么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图”还是“图”,没能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而手绘图的魅力就在于能一下子吸引学生,老师绘图时,会油然而生崇拜感,学生自己绘图时,会油然而生自豪感,当崇拜感与自豪感交相作用于学生时,学生的兴趣岂会不浓厚,学习热情岂会不高涨,当学生呈现高涨的自主学习热情时,这样的课堂毋庸置疑会是有效的会是高效的。

当然,“绘图—识图”式课堂教学模式也不能滥用,有些教学内容还是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这样能更直观更便捷更形象更准确地呈现教学内容。比如,在初一课堂教学“地球运动”的内容时,因学生尚未形成很好的空间想象力,不妨采用“看图—识图”式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方式,这样能让学生更有空间感,对书本平面的“二至二分”图进行理解,继而能用图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在初二教学“中国地形”内容时,就可以采用“绘图—识图”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一起画图,一起找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方法无优劣,合适为上。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适合并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最有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用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习得知识、掌握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地理课堂需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探索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真正达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变化,与时俱进是必要的,但合适的教学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就要“鱼”、“渔”兼备,地理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授鱼”“授渔”同时进行,而且地理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需要“图”,教学实践中的地图教学就更需要多样化。

“绘图—识图”式地理课堂教学经过实践证明是一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展示的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呈现的是一种以生为本的课堂,打造的是一种有生命力更有生长点的理想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绘图 实践 研究 识图


[“绘图—识图”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相关文章